□本報記者 謝婷婷
“曾經從西部走出來的我,如今帶著新的夢想回到了西部。出走前,西部的山是阻攔、是羈絆;歸來時,西部的山是召喚、是本心”。
對安徽工業大學2023屆冶金工程學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本科畢業生、校第二十五屆研究生支教團隊長王凱而言,從甘肅省考到安徽省上大學,走出了層巒疊嶂的黃土高原,如今選擇來到四川省支教,走進四面環山的四川盆地,出走和歸來都源自他的夢想?!暗靡嬗趪抑鷮W貸款的資助,讓走出西部的我沒有后顧之憂,也感謝國家與母校的培養,讓回到西部的我沒有絲毫猶豫”。
讓所有學生不掉隊
去年7月17日,一個晴朗炎熱的午后,王凱和研支團隊員們來到了陳毅元帥的故里——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這片被稱作“帥鄉”的紅色熱土。“當大巴車經過縣城中心廣場時,陳毅元帥的雕塑映入眼簾,車走、人動,一瞬間我與元帥雕塑上飽經滄桑的眼神對上,我不由得顫栗,就像一道閃電擊中我般。我想,我們要在這片紅色土地上留下點什么、做出點什么”。
第一次走進樂至縣城西小學六年級的科學課堂,王凱放眼望去皆是看到新教師滿心歡喜的學生們。隨著話題轉向課本內容,學生們逐漸放肆起來,有低聲講話的、有無精打采的,還有沉浸在自己小世界里無法自拔的......“當地有經驗的教師一個眼神便能搞定的事,卻讓初登講臺的我十分慌張,需要多次呼喊才能勉強維持秩序”。無奈,王凱挨個找同事“取經”,再回到教室著手課堂紀律、學習氛圍的建設:上課表現好的學生在課程最后的知識游戲環節率先登場;上課表現不好的學生老師會隨時提問問題,回答正確后方可坐下;作業寫得好的學生可以獲得一次蓋章機會,湊齊十個章可兌換神秘禮物;每次單元小測試滿分的學生能夠得到老師獎勵;上課著重提問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讓他無心分神......
“教學其實就是此消彼長的過程,學生徘徊不前的時候,就需要老師多做一點、多帶一步”。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成長進步,王凱還精心設計復習環節、制作知識清單,保證所有學生不掉隊?!半S著規矩的建立、方法的接連實施,我發現自己對課堂的精準把控更上一層樓,所帶學科班級在劃片學區中期檢測中取得了第一的好成績,終期學科測評年級前三均是我所帶的班級?!蓖鮿P驕傲地說。
讓愛散作滿天星光
去年中秋節,王凱與研支團隊員第一次下鄉家訪便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家住樂至縣石佛鎮保安街村的九年級學生小明(化名),自幼失去雙親、生活拮據,是安工大研支團“滿天星”助學項目連續幫扶五年的對象。
漸入深秋,地處西南腹地的鄉村陰雨不斷,踏著微濕泥土,跨過翠綠雜草,研支團隊員們與前來迎接的小明沿著蜿蜒的山路徐徐前行。寂靜的鄉村大地上,微如星點的幾個身影穿梭其中,回蕩著噓寒問暖的鄉音。
性格開朗的小明主動和隊員們分享自己學習生活的情況,暢談自己立志考軍校的夢想,讓大家備受觸動。五年來,一屆又一屆研支團隊員陪伴小明成長,邁過小升初,如今即將迎來中考,曾經那個靦腆的小男孩已然蛻變,不僅臉上的笑容多了,還學會了向身邊的人傳遞身處困境的豁達與堅韌。“那一瞬間,我仿佛領會到了‘支教一年、自教一生’的含義,也從親眼目睹的困苦中汲取了更多向陽而生的勇氣與能量”。
作為研支團隊長,王凱積極整合母校和地方資源,創新開展“愛心義賣,‘童’心助學”“心連心·信傳情”等活動,讓來自社會四面八方的溫暖聚集到這里,幫助那些成長中遇到困難的學生暫時驅散陰霾、觸摸希望。
志愿青春是最美的舞臺
短短幾個月,這屆研支團做出了許多亮眼的成績。隊員們闊步于樂至縣的圖片登上了《中國共青團》雜志的封面;取得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紅色專項賽道全國三等獎;入選千支全國大學生“兩彈一星”精神志愿宣講團并取得百支優秀志愿宣講團榮譽稱號;解構整合出基于安工大研支團特色的“三位一體”式翻轉課堂,入選四川省特色項目分享高校并于四川省鄉村教育專項志愿交流分享會上進行交流分享;牽線搭橋設立研支團近年來第一個長期獎學金......
回首支教歷程,王凱說自己交流溝通、待人接物、統籌工作、開拓創新、感知共情等能力均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他在志愿奉獻中找到了真我、鍛造了真我。習近平總書記寄語:“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睂τ谕鮿P來說,西部就是這樣的舞臺。在西部,他肆意揮灑青春熱血、盡情感受別樣人生、極力探索無限可能,在課堂上、操場旁、田間里、街道中,留下了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印刻出真實而滾燙的個人價值?!巴笥嗌?,每每想起這一年,我的青春之花在火熱的西部實踐中開得該多么明媚,我又該多么驕傲。”
王凱給學生做宣講
□本版配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鳴謝合肥工業大學團委、安徽工業大學團委
責任編輯:祁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