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安徽科技學院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教師牛斐洱博士(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中科院分區:材料科學/化學/納米科技1區Top期刊)《ACSnano》 (IF:17.1)(DOI:10.1021/acsnano.3c12034)成功發表題為“In Situ Molecular Engineering Strategy to Construct Hierarchical MoS2Double-Layer Nanotubes for Ultralong Lifespan “Rocking-Chair” Aqueous Zinc-Ion Batteries”的研究論文。安徽科技學院為第一完成單位,澳洲伍倫貢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竇世學院士課題組為合作單位。
水系鋅離子電池因其低成本和高安全性而受到廣泛關注,但鋅金屬負極的枝晶生長、低鍍/剝效率、表面鈍化和自腐蝕等問題阻礙了其應用。該文提出了一種一步原位分子工程策略,用于同時構建具有擴大的層間距、氧摻雜、結構缺陷和豐富的1T相的分級MoS2雙層納米管(MoS2-DLTs),顯示出優異的循環壽命,組裝的MoS2-DLTs//ZnMn2O4全電池表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循環穩定性,優于大多數報道的“搖椅式”AZIBs。該工作還通過同步輻射原位粉末X射線衍射和多重離位表征技術研究了MoS2-DLTs的Zn2+/H+共插層儲能機理,成功證實了二硫化鉬作為插層式鋅存儲負極的可行性,對二維材料的設計和水系全電池的構建具有重要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馮珍瑩 特約通訊員:陳晉)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