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智能汽車,驅動未來。日前,長三角新能源汽車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成立大會暨新能源汽車行業產教融合高峰論壇,在安徽省合肥市隆重召開。共同體首批成員單位覆蓋長三角區域,包括35所職業院校、37家新能源汽車制造、零部件企業和相關組織、機構。長三角新能源汽車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平臺同日正式上線運行。
在剛剛過去的7月15日,中國汽車工業迎來70年華誕。70年間,中國汽車完成了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轉變,實現了從“零基礎”到“領航者”的角色轉變。
與傳統汽車產業相比,智能網聯汽車更是成為推動車聯網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世界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引擎。在此背景下,需要汽車、交通設施、信息通信、基礎設施、人工智能等多個產業跨界融合,人才結構調整與特征也正發生顯著變化。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出路在科技,關鍵在人才,基礎在教育。”安徽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孫革新在致辭中表示,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作為省交通廳主辦的以交通運輸類專業為主的高等職業院校,為安徽經濟發展和交通運輸行業高質量發展輸送了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此次學校牽頭成立長三角新能源汽車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是推進職業教育改革、深化產教融合的重要舉措,為聚集教育產業行業資源,破解校企合作不深、校際協同不夠、服務產業能力不足、學生發展受限等問題提供有效路徑,對促進交通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他希望,共同體成員單位充分利用職業教育大發展和交通事業大跨越帶來的重要機遇,凝聚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的學校、企業和科研院所等各方面的合力,推動區域產業發展和新能源汽車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從燃油車到電動車,再到智能車,汽車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教育的支撐,離不開高質量汽車人才的培養,這也對現代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安徽省教育廳副廳長儲常連在致辭中表示,長三角新能源汽車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的成立,是推動我省乃至長三角地區形成職業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發展格局的有益探索。省教育廳將持續支持共同體內職業院校深化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強化專業、課程、師資隊伍等建設,積極探索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養、共同評價的育人新模式。
會上,長三角新能源汽車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成員名單正式公布:1家理事長單位、29家副理事長單位、42家理事單位,其中包括35家汽車專業類高職院校、37家企業和組織機構依次接受榮譽授牌,這標志著長三角新能源汽車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正式成立、所屬平臺正式運行上線,將為長三角區域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開拓新局面、帶來新機遇、增添更多新動力。
智能汽車,驅動未來。長三角產教融合共同體的成立,標志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及人才培養戰略已然翻開嶄新篇章。站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潮頭”之上,唯有攜手共進,向“新”而行,中國新能源汽車才能更快地走出康莊路、跑遍全世界。(記者 史睿雯)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