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3日
謠 言 山西太原一男子因行車糾紛持刀傷人?
真相:近日,一網民在某短視頻平臺發布“太原街頭因行車糾紛持刀傷人”的信息,引發關注。經當地公安機關調查,8月5日晚8時,太原市尖草坪區男子劉某為博取流量、吸引“粉絲”,以自己多年前目睹的一起普通行車糾紛為原型,刻意添加“持刀傷人”等虛構情節,發布了一條時長122秒的虛假視頻。截至8月6日晚6時,該視頻已獲得1萬余次點贊,瀏覽量達30萬余次,轉發近萬次,相關詞條登上網絡熱搜,造成惡劣社會影響,嚴重擾亂公共秩序。目前,該虛假視頻已被刪除。劉某因散布謠言擾亂公共秩序,被處以行政拘留七日的處罰。(來源:“山西網絡舉報”微信公眾號)
科 普 “無菌蛋”無菌嗎?“無菌蛋”可生食嗎?
詳情:通常情況下,商家聲稱的“無菌蛋”需要經過特殊殺菌處理(如巴氏殺菌),重點是通過技術手段消除蛋內可能存在的致病菌(主要是沙門氏菌)。但雞蛋作為一種食用農產品,要經過貯運、銷售等環節,從科學客觀的角度來講,很難達到絕對“無菌”狀態。因此,“無菌蛋”這一名稱并不嚴謹,現行相關標準也沒有“無菌蛋”這一概念。
從食品安全風險防控的角度來看,生雞蛋可能降低消化吸收利用效率或引起過敏,甚至帶來安全風險,熟制雞蛋(如炒蛋、煎蛋、煮蛋等)更符合我國消費者食用雞蛋習慣,更有利于防控微生物污染的風險。因此,無論是不是所謂的“無菌蛋”,都不建議嬰幼兒、老年人、孕婦等免疫力或消化能力低下人群生食雞蛋。(來源:“市說新語”微信公眾號)
提 示 網警公布涉汛謠言五種類型
詳情:當前正值防汛關鍵期,全國多地遭遇強降雨侵襲,防汛救災工作爭分奪秒。然而,虛假信息如同“隱形洪水”,在網絡空間悄然蔓延,不僅誤導公眾認知,更擾亂社會秩序。
五種謠言類型
張冠李戴型
通過篡改視頻定位、替換背景音等方式,將其他地區的災害畫面偽裝成本地事件,造成當地群眾恐慌。
舊聞翻炒型
將歷史災害圖片或視頻修改時間,偽裝成新近發生的事件新聞,利用公眾對汛情的關注度擴散轉發,誤導救援工作正常開展。
虛構數據型
通過捏造災害造成的傷亡人數、受災面積等公眾關注度高的數據,增強謠言信息的“沖擊力”,吸引流量、謀取私利。
偽造救援型
虛構“堤防決口”“水庫潰壩”等恐怖場景,冒用權威部門名義發布虛假信息,干擾正常救援秩序。
夸大其詞型
對確實發生的事件肆意“添油加醋”、將事實無限放大或捏造事件結果以博取眼球、擾亂視聽。
三步辨謠守護網絡清朗
查來源
認準應急管理部等政府官網、新華社等權威媒體發布的信息。警惕假冒“防汛指揮部”“新聞媒體”的“高仿號”及營銷號、群聊截圖等非官方渠道的消息。
驗內容
用百度識圖或視頻反搜工具查驗素材真實性。借助“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微信辟謠助手”“全民較真-騰訊新聞”等小程序進行自助驗證。
觀邏輯
警惕“震驚!”“速轉”等情緒煽動性標題,拒絕“數千人失蹤”等模糊數據。技術生成內容需有顯著標記,引用舊聞必須注明時空背景。(來源:“公安部網安局”微信公眾號)
來源: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
統籌:屈紹輝
策劃:董曉
文字:霍晶瑩
設計:肖麗麗 尹路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