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來,歙縣璜田鄉將“掃黃打非”工作與文化傳承、基層治理深度融合,讓清朗之風浸潤鄉野,讓文明之根扎深土壤。
品徽韻,守文脈,古調新聲傳正道。作為徽劇發源地和傳承地,璜田鄉深挖“徽劇之鄉”文化富礦,讓傳統戲曲成為文明傳播的載體。鄉文化站聯合本土慶升徽劇團,創新“戲前普法、戲中傳理、戲后答疑”模式,開演前志愿者發放宣傳冊頁,演出中把“抵制黃非”融入劇情,散場后演員化身宣傳員解答疑問。村民們在鑼鼓聲里聽案例,在婉轉唱腔中悟道理,既過了“戲癮”又明了“規矩”,讓文化傳承與文明守護同頻共振。
織網格,細排查,聯合巡防守凈土。“快遞包裹可得仔細核對,別讓非法出版物混進來”“曹老板,打印店不能接不明來源的業務......”清晨的璜田鄉,網格員們帶著“排查清單”穿梭在村巷間。該鄉以99個微網格為單元,構建“網格員日常巡查+部門專項督查”的聯防體系,把校園周邊、快遞站點、農家書屋等場所列為重點區,實行“周巡查、月匯總、季通報”機制,發現線索實時上報。聯合公安、市監等部門定期開展專項巡查行動,將風險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凈網絡,筑防線,云端清朗潤鄉風。針對農村群眾網絡安全意識薄弱的特點,該鄉組建“網絡監督員”隊伍,由年輕鄉村干部、黨員志愿者負責日常監測村級微信群、短視頻賬號,推送《網絡安全小貼士》《青少年上網指南》,開展“凈網”行動,對傳播低俗信息、販賣盜版資源的行為快查快處。各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聯合老年學校開設“大課堂”,通過“手把手教學、案例式講解”,幫助老年群體識別詐騙鏈接、設置內容過濾,讓“綠色上網”理念深入人心。
下一步,璜田鄉將持續推進“掃黃打非”工作常態化、長效化,充分發揮群眾監督作用,共同守護清朗的文化空間。(殷曉凡)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