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年前的一次善舉可以煥發出多大的力量?日前,在潛山縣黃柏鎮昆侖小學組織召開的“千方愛心學?!?0周年紀念會上,這個問題似乎有了答案:村民們的一次愛心幫扶,讓村里走出了第一位大學生。次年,這位大學生返鄉為村里的13名兒童辦起了補習班。20年光陰流轉,補習班掛牌成了“千方愛心學校”,從一所到覆蓋全省12個市、30多個鄉鎮的二十余所,2200余名大學生志愿者接續傳承,累計服務鄉村兒童逾萬人次。
這就是安徽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畢業生楊千方和“千方愛心學校”的故事。由無到有,由小到大,由一人之力到群策群力,由自發式行動到制度化建設......點點微光匯聚星河爛漫,“千方愛心學校”因愛而聚,沐愛而行。
一次善舉成就廿載“反哺”接力
“在他們身上我仿佛看到當年的自己。小學時,我坐在這里聽過‘千方愛心學校’的哥哥姐姐們上課。沒想到有這么一天,我會以‘小老師’的身份回到這里,再教家鄉的孩子?!迸牧伺氖诌叺慕贪?,“千方愛心學校”支教團成員楊寒文自豪地說,“能為家鄉的教育出一份力,這讓我覺得很有意義”。
看見光,追逐光,成為光。在“千方愛心學校”支教團,從楊千方手里接過支教接力棒的不止楊寒文一個,一批又一批青年學子冒著酷暑、走過山路、蹚過小溪,接過學長學姐們手中的接力棒,給山區的孩子們打開了一扇看世界的窗。
從一個人堅守到一群人接力
7月18日,“千方愛心學校”20周年紀念會在昆侖小學召開,已經是一名高中物理教師的楊千方再次回到這里——這個他20年前曾經支教的地方。看著眼前熟悉又陌生的景物,楊千方思緒萬千。
“鄉親們的恩情,我一輩子都忘不了”。回憶起2005年那個改變命運的夏天,楊千方依然感慨萬千。當年,這個出生于國家級貧困縣小山村的寒門學子,以村中首位大學生的身份考入安徽師范大學,卻因學費沒有著落而日夜發愁。這時,是鄉親們為他“撐起了一把傘”:大伙把賣雞蛋的錢、賣豬仔的錢,五十、一百地遞到他手里。一沓沓卷著泥土味,也卷著全部希望的“上學錢”,從此烙進了楊千方生命的年輪。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這份沉甸甸的恩情,如同一粒種子,在他心中生根發芽,最終長成反哺家鄉教育的參天大樹。2006年暑假,帶著感恩鄉情、支教家鄉的初心,楊千方回到昆侖村,用自制黑板和閑置舊屋,創辦了最初僅有13個學生的“千方補習班”。這也是后來“千方愛心學?!钡碾r形。
“楊千方的事跡就像一根火柴,很快點燃了一群人?!痹撔N锢砼c電子信息學院團委書記布赫說,當楊千方的事跡在同學中廣泛流傳開后,得到了校方關注。在校、院領導的關心指導下,學院籌建了“千方愛心學?!睂嵺`基地,并組織了大學生志愿者團隊來到大別山區,為那里的孩子們送去知識和歡樂。至此,楊千方不再是一個人戰斗?!?/p>
20年光陰流轉,“千方愛心學?!毙掷m衍生。每年寒暑假開始前,總會有不同專業的學生慕名來報名。“今年的招募通知剛發下去,就有300多名學生遞交了報名表?!辈己照f,正是全校師生的大愛接力,讓“千方愛心學?!痹诮创蟮夭粩嗦娱_去,目前已覆蓋到全省12個市、30多個鄉鎮,累計2200余名志愿者參與其中。
從傳統一支粉筆到多元智慧育人
“看,這些是2006年的老照片,楊千方老師在輔導孩子們作業,能看得出當時的條件還是比較簡陋的。這些是2006年的、2007年的......越往后看,越能明顯感覺到‘千方愛心學校’的課堂在不斷地發生變化?!眻F隊指導老師曹陽在電腦上打開了一個文件夾,一張張老照片,長長短短的視頻,無不記錄著“千方愛心學校”的蝶變。
據曹陽介紹,一路走來,學校始終高度重視“千方愛心學?!钡恼n堂教學,每年出發前都會組織專業課教師帶著支教團的“小老師”們一起磨課,從課程主題到課件制作,再到教學方式,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控,確保課程既有趣味又有質量。高要求下,“千方愛心學?!钡恼n程表也從語數英“老三樣”,升級為“3+N”多元體系:天文觀測、化學魔法、科普實驗、非遺手工、心理劇等,這些課程不僅“小而美”,而且“小而精”。為了讓深奧知識在孩子們心中發芽,支教隊立足理工科專業優勢,自主研發了1200余堂“科普實驗課”。在今年的課堂上,“小老師”劉嘉慧就以NASA旅行者一號拍攝的“小藍點”照片開場,運用AI技術和VR眼鏡帶領孩子感受宇宙的魅力,深受喜愛。
作為“千方愛心學?!弊兓囊娮C者之一,黃柏鎮昆侖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涂保安對這群“小老師”的認真、用心,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逢人就夸?!八麄儼汛髮W實驗室濃縮進‘行李箱’,把鄉村課堂變成了沒有圍墻的科技館,所有教具不足20公斤,卻為孩子們打開了一個無限廣闊的世界?!蓖勘0舱f,閑時,自己總會往學校跑,每堂課上都洋溢著歡聲笑語。
課堂之外,團隊成員們不斷升級服務。考慮到山區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兒童,父母常年不在身邊易產生情感缺失。團隊成員們跋山涉水上門家訪,進行心理測試,帶領孩子們做游戲、演節目,開展團體輔導,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為幫助山區孩子堅定理想信念,他們將思政課開進“千方愛心學校”:升國旗、唱國歌、誦經典,舉辦感恩活動,開展科學發展觀和“中國夢”教育主題活動課......每年,團隊成員們都會結合時事熱點,將大山外的新鮮人、新鮮事帶進山村,引導孩子們樹立成才報國的理想信念。此外,成員們還充分利用專業所學為山區服務,宣講科普知識,引導村民科學用水用電;組織文藝匯演,豐富了村民的的精神生活;來到空巢老人家義務維修電器,給殘障人士家庭送去收音機;自發捐贈書籍、文具建立愛心書屋,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可喜的是,立足支教項目,團隊孵化出科普系列的發明、實用新型專利共38項,先后衍生、帶動成立科技類大學生社團組織1個,公益類志愿服務團隊20余支,團隊涌現出安徽省“百優”大學生、校十佳大學生、校十佳志愿者、校自強之星等校級以上榮譽稱號的學生累計80余名,師生成員相繼獲“安徽省青年五四獎章”“安徽省最美輔導員”“安徽省百優大學生”“安徽省十大新聞人物”等省級榮譽稱號近20項。
從一次愛的幫扶到一生難忘的記憶
一場場驕陽下的接力,猶如一次次播種。
2014年夏天,一條短信讓支教團成員熱淚盈眶:“老師,我考上安徽師范大學了!”發信人是楊文秀,五年前那個躲在教室后排的靦腆女孩。在支教團成員的接力幫助下,最終圓夢安徽師范大學秘書學專業。
“當年孩子們渴求知識的眼神,村民們送來自家種的瓜果的樸實情意讓我深深感動,也把我‘釘’在了講臺上?!?024屆物理學(師范)專業畢業生趙曉寧是在2021年第一次參加了“千方愛心學校”赴潛山的支教活動,那段經歷成為她大學后期發奮圖強的核心動力。她積極投身于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從各項師范生教學大賽中屢創佳績,最終憑借扎實的專業功底和出色的教學表現,畢業后如愿成為一名物理教師。
這樣的故事不斷上演,據不完全統計,20年來,“千方愛心學校”200余名受助學生考入重點高中和大學,其中20余人畢業后毅然投身教育事業,用行動詮釋“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的動人傳承。
安慶潛山支教分隊隊長,2024級物理學(師范)專業學生詹浩在支教日記里寫道:“我們丈量鄉村,不是用腳步,而是用耳朵——聽蟬鳴、聽蛙叫、聽孩子把‘凸透鏡’說成‘放大鏡’;用眼睛——看稻田、看炊煙、看老人把感謝信遞到我們手里;用心靈——感受知識被需要時的重量?!庇眯淖鼋逃?,才能感受真正的教育;用愛實踐,就會體會實踐的意義。受助者成為施助者,學生變老師,教育的長鏈因此環環相扣、生生不息。
2023年7月,2022級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檀經緯隨“千方愛心”團隊赴六安市葉集區孫崗村進行支教服務,城鄉教育資源的顯著差距讓他深刻認識到:基礎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關鍵?!拔乙彩菑霓r村走出來的孩子,鄉村教育更需要青年大學生”。返校后,他聯系望江籍的同學們,在“千方愛心學?!钡幕A上,成立了第一批鄉“理”鄉情支教團隊,于2024年7月回到自己家鄉的初中和小學開展志愿支教活動,將熱愛轉化為持久的責任。
“當年播下的種子,如今已長成森林;而我們自己,也在支教中找到了人生方向?!闭鐥钋Х皆诋斕斓募o念會上所說,這支隊伍用20年時間證明:愛心的傳遞可以轉化為精神的傳承,而這份傳承,正在江淮大地上綻放出最絢爛的教育之花。
當六安市葉集區的孩子在鋼琴課上彈出第一個音符,當樅陽縣的少年在防汛課堂學會自救技能,當無為市的鄉村課堂傳出“亭臺樓閣,雕梁畫棟”的齊誦聲......從13個孩子的補習班,到萬余人次受益的大課堂,“千方愛心學?!庇?0年證明:當一群青年人把感恩化為行動,把專業融進鄉土,教育公平的種子終會穿石破土,綿延成萬畝蔥蘢。
支教團成員與學生們快樂合影
2006年,楊千方(右一)在上課時的場景
今年夏天,“小老師”帶學生用顯微鏡觀察葉細胞
(記者程榕娟、通訊員劉冠琪)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