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不上什么好人好事,相信任何人遇到了都會伸出援手,我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日前,談及自己救人的事跡,“80后”和縣美團外賣騎手夏元軍平淡地說道。
“小哥,能幫個忙嗎?”6月27日1時許,夏元軍正奔忙于送餐途中,行至和縣海峰大橋時被一聲急切的求助聲叫住。他循聲望去,在求助男子不遠處,一名高中生獨自佇立水邊,身影孤寂,神情異常。聯想到正值高考放榜的敏感時期,一股不祥的預感瞬間攫緊了他的心。
夏元軍趕忙掉頭停車,緩慢靠近。原來,求助男子是一位熱心市民,從遠處觀察到少年在水邊徘徊許久,放心不下便上前勸阻,又擔心憑借一人之力無法施救。正值炎熱的正午,路上行人罕至。此時,身穿美團工作服的夏元軍恰好騎車路過,他立刻上前求助,并說明緣由。兩人迅速達成共識,一同上前與少年溝通,試圖安撫。
就在兩人耐心開導之時,少年情緒突然失控,猛然起身欲縱身跳下。千鈞一發之際,夏元軍反應迅疾,一個箭步沖上前,牢牢抓住了少年的手臂。旁邊的熱心市民也立刻上前幫忙,兩人拼盡全力,終于合力將少年從危險的邊緣拉回相對安全的區域。
“險情”暫時解除,但夏元軍的心并未放下。他與熱心市民共同安撫情緒激動的少年,為防止其再次沖動便撥打了報警電話。在等待警察到來的過程中,上前圍觀的熱心市民越來越多,大家用溫暖的話語和守護的姿態努力平復少年的心緒。
確認少年安全后,夏元軍默默抽身,重新跨上電動車,繼續他未完成的送餐旅程。“訂單雖遲到,生命不能等”。事后,夏元軍覺得本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便沒有和任何人說起。不想,當天的救援場景被恰巧路過的同事看到并在同事間傳開了。很快,夏元軍和熱心市民合力救人的事跡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和點贊。
“通過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讓孩子們為我這個普普通通的父親感到驕傲,讓社會看到我們外賣小哥身上的正能量,是我最大的收獲。”1983年出生的夏元軍是和縣香泉人,早些年外出打拼,賣過早點,送到外賣,一直兢兢業業、踏實上進。隨著留守老家的一雙兒女陸續升學,夏元軍毅然返鄉,成了一名外賣騎手。
“一家人整整齊齊地在一起,對我來說就是最好的生活”。雖然跑外賣很辛苦,但是回到家人身邊,陪伴兒女成長,夏元軍覺得日子再苦再累都透著甜意。“女兒和兒子經常說我是家里最辛苦的人,女兒還在父親節用省下的零花錢給我買了一雙鞋......”細數生活中的感動,夏元軍的眼眶不禁濕潤了。
五年外賣生涯,夏元軍親歷著家鄉對騎手們日益增加的善意:進出小區更便利,商家、顧客的尊重與理解也更多了。如果說,在少年縱身躍下的千鈞一發之際,夏元軍那奮不顧身的一拽,是陌生人之間最動人的守望相助;那么,他日復一日穿梭于大街小巷的身影,對家庭責任的默默堅守,以及那份“訂單雖遲到,生命不能等”的樸素信念,正是無數平凡勞動者身上最閃耀的微光,溫暖著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記者 謝婷婷)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