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世宏,男,2000年出生,共青團員,退役軍人,池州東至人,東至君馨園餐廳負責人,主要從事軍旅主題餐飲經營,將軍旅文化與東至本地特色美食相結合,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服役期間曾獲“四有”優秀個人,嘉獎一次。
清晨三點,東至縣城還在沉睡,菜市場的早市已經悄然開張,一個年輕的身影準時出現在攤位間,專注地挑選著最新鮮的食材。他叫鄭世宏,東至君馨園餐廳的00后退伍軍人老板。他把部隊里雷打不動的作息刻進了生物鐘,每天凌晨三點準時到崗,只為采購到第一筐帶著露水的菜心;像當年檢查槍械一樣,他蹲在地上仔細掰開每一片菜葉,不放過每一個蟲眼敗葉。切菜時,案板是他的“戰術訓練場”,土豆絲能細到能穿過軍裝紐扣孔;顛鍋的右臂還留著投擲手榴彈的肌肉記憶,鐵鍋在他手里翻騰出帶著硝煙味的節奏。最絕的是他把連隊“飯前一支歌”的傳統搬進后廚,當他顛勺時,熟練的廚藝,讓鍋鏟仿佛在沿著鍋沿當鼓點,熱油滋啦聲成了最好的伴奏。有老兵食客紅著眼眶說,在他家餐廳的回鍋肉里吃出了“精益求精”的紀律感,而大眾食客們更認可他餐服上那塊“君馨園”的品牌——那是他用退伍津貼換來的第一塊餐飲招牌,如今被油煙熏得發亮,像一枚烙在縣城清晨的勛章。這位從新疆武警部隊退伍歸來的青年,將訓練場上的堅毅帶回了家鄉,在灶臺這片新陣地上,用軍人的赤誠與擔當,譜寫著別樣的青春篇章。
軍旅淬火
五年鑄就創業“硬核”底色
2017年9月,17歲的他戴著大紅花登上西行的軍列,車窗外的胡楊一棵棵后退,像把童年連根拔起。新兵連的三個月,是“脫層皮”的三個月,第一次五公里負重越野,他在“最后一公里”邊跑邊吐,班長卻在他耳邊吼:“吐完了,繼續沖,敵人不會給你擦嘴!”那一聲吼,把“放棄”兩個字永遠震出了他的字典。下連后,他被分到新疆武警部隊某支隊,扎根在祖國兩大主戰場之一的新疆,面對外界勢力對我國邊疆事業發展的不斷襲擾,在反恐形勢愈加嚴峻的情況下,作為武警官兵的一員,他時刻牢記:“我們的軍隊是人民軍隊,我們的國防是全民國防。我們要加強全民國防教育,鞏固軍政軍民團結,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凝聚強大力量!”
部隊不只是訓練場,更是“人民子弟兵”的課堂。他積極參加部隊組織的愛心公益活動;休假時,他協調當地村部,跑遍村莊附近的特困戶,米面油扛在肩上,幫扶情況密密麻麻地記在筆記本上;疫情暴發時,他用每月攢下的津貼,購買醫療物資馳援武漢。他在日記里寫下:“為人民服務是做出來的而不是說出來的。”
2022年退伍那天,營區門口的胡楊正黃,他摘下肩章,卻把“為人民服務”的胸標揣進了胸口。返鄉后,源于對部隊生活的懷念,他決定開一家融合軍旅情懷與地道家鄉味的主題餐廳,于是,帶著一顆被昆侖山風淬過的心,1825個晝夜錘煉的軍人作風,他支起了“老兵灶臺”的第一口鍋。
創業突圍
軍人執行力破局“二樓”困境
創業的前三個月,鄭世宏幾乎天天都在“打仗”,創業經驗不足,啟動資金也只有退伍費和七拼八湊的幾十萬,在熱鬧市口甚至連裝修費都不夠,于是他務實選擇租金較低的二樓鋪面,開業后為了節省經營成本,他干脆老板員工一起干,臺階上貼下“君馨園請上二樓”的標語箭頭,把二十八級臺階走出了儀式感。
但“酒香也怕巷子深”,怎樣能吸引更多的人前來用餐是當下必須解決的難題,鄭世宏想到“民以食為天、食以鮮為先”——安全、營養、風味的源頭都在新鮮,于是他用軍人的執行力落實部隊“衛生常態化”標準,他把在部隊養成的生物鐘帶回縣城——每天騎著三輪沖進菜市場,肉類只要當天運來最新鮮的,青菜必須帶露水稱重,回到餐廳“炊事班”,工作人員務必落實食品點驗制度,對出現瑕疵的菜品及時退回處理,與反饋問題卻仍重復出現的供貨商取消合作。
口碑第一次爆炸是因為一次“多此之舉”,一次主動聯系顧客退回遺落的餐款,讓“實在”成了“君馨園”的金字招牌,也讓更多人了解到“君馨園”的經營理念、新鮮食材和衛生標準,此后再沒花過一分廣告費。鄭世宏堅信“用最干凈新鮮的食材做好每一桌客人的菜肴”就是最好的廣告,靠品質和真誠積累口碑。
主題融合
迷彩裝點下的“東至味道”
走進“君馨園”,墻面上是一副食材混著柴火香,像剛拉練回來的清晨;左手邊燈罩形狀類似行軍攜帶的空水壺,里面暖黃燈泡一照,竟生出幾分篝火晚會的溫度;餐桌上鋪著的迷彩桌布,每一塊都印著不同番號,客人坐下像直接插班入伍;醒目的“若有戰,召必回”的標語,讓人仿佛感受到從鴨綠江到加勒萬河谷的呼喊。
除去裝飾風格外,鄭世宏把味覺也做成更深的軍旅味,戰友聚會時,菜單瞬間切換“野戰模式”,日常食客則落進溫柔的“東至鄉愁”。為了讓味覺與記憶同頻,餐廳屏幕經常播放《跨過鴨綠江》《守島人》等片子,聲音調得低低的,如同連隊里的老放映機。每年“八一”前后,餐廳還舉辦“八一”戰友聯誼會,鄭世宏親自幫廚,按照部隊餐食標準,做出原汁原味的美食,讓顧客在品嘗美食之余,感受軍人的熱血與擔當。有時候戰友聚會,正酣之時合唱《強軍戰歌》,唱到“不懼強敵敢較量”時,屋頂的迷彩網被燈光打出海浪一樣的波紋,仿佛置身于軍營之中。
初心續航
公益反哺點亮“迷彩”暖光
“部隊把‘為人民服務’刻進了我的骨頭,退伍只是把陣地換到了灶臺后面。”鄭世宏把這句話貼在收銀臺內側,抬頭就能看見,源于軍旅的責任感,驅動著鄭世宏的公益之路。他通過縣人武部向明德小學捐贈600余冊圖書,傳播知識的萌芽;在抗疫期間他積極捐款捐物,為居家群眾提供“愛心餐”;他還加入了地方民兵組織、東至縣公益志愿者協會、東至縣曙光救援服務隊、“紅耀江淮”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等,參與各項公益活動;“君馨園”的餐廳門口常年懸掛的愛心告示牌,“遇到困難可以來店里免費吃碗熱飯”,更是將溫暖傳遞到街頭巷尾。
加入東至縣青年創業者聯合會后,鄭世宏更積極與同行交流,踐行著“‘青’力親為、‘青’助行動”的承諾。青創聯的座談會上,他說道:“經營的利潤,一半用來養店,一半用來公益,組織有需要,我們隨時上。”他那迷彩外套上閃閃紅星的標志,如今也成了他在這座小城繼續導航的星圖中心,讓這家迷彩主題的餐廳閃耀著溫暖的底色。
未來,鄭世宏計劃將店面遷至一樓,擴大規模,增設愛國教育、國防知識等用餐區。“我想讓家長帶孩子來吃飯時,不僅能嘗到家鄉美味,還能了解國防知識,感受軍人精神。”在他心中,餐廳不僅是吃飽飯、聚人情的地方,亦可以是傳遞正能量、弘揚家國情懷的“陣地”。對于同樣懷揣創業夢想的退役戰友,鄭世宏給出中肯建議:“創業前要充分調研和了解市場,結合自身特點做出特色,確定目標和方向后,就要帶著軍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做到‘戰之必勝’。”他深信,軍人的執行力、紀律性和責任感,涉足任何行業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凌晨的星光中,“君馨園”亮起溫暖燈光。鄭世宏一絲不茍地檢查著食材,五年軍旅熔爐鍛造的堅韌與擔當,已深深融入灶臺的煙火氣中。身份改變,那顆滾燙的赤子之心從未褪色,這“軍心”滋味,是對東至美食的真誠呈現,更是一位年輕退役軍人用行動在家鄉熱土上熬煮出的那份熱氣騰騰的青春擔當。
從軍營到廚房,從迷彩到煙火,鄭世宏將軍人本色融入餐飲事業。他用行動證明:奮斗的舞臺無處不在,平凡的崗位也能綻放光彩。愿更多青年以這份執著,在各自領域書寫精彩人生。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