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們戴著親手3D打印的眼鏡驚嘆科技魅力、“小主播”們對著鏡頭賣力推銷土雞蛋、草木扎染的白布在孩子手中綻放青藍花紋......
當下,暑假的火熱,浸透在研學課堂的每個角落,行走的課堂在安徽遍地搭建。
8月6日,2025安徽研學旅游大會在合肥舉行,捷報也從會上頻頻傳來:
“皖美研學”2.0版正式上線、2025年全省研學旅游課程設計大賽獲獎名單、“三新”十佳案例權威發布,一批長三角合作及出入境研學項目集中簽約......
研學旅游在安徽,正實現從規模擴張向質量升級的深度跨越。
大會啟幕:平臺升級與生態聚合
這次大會,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合肥市人民政府主辦,安徽出版集團承辦,主題為“研學安徽 智啟未來”,會議立足安徽、放眼全國,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協同發展,聚焦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目標很明確:安徽研學旅游,不僅要“熱鬧”,還要有“門道”。
首先是成果的集中檢閱。大會一口氣發布了兩份2025年度的重量級名單:安徽省研學旅游課程設計大賽獲獎作品、“新產品、新場景、新業態”十佳案例。
作為“新業態”十佳案例之一,來自長豐縣馬郢村的代表孫苗感觸頗深:“曾經是個貧困村,現在已是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了。”她自豪地介紹道:“如今,來研學的人,一年比一年多,體驗項目也從最初的挖紅薯,拓展到現在的無人機、非遺手工等內容。”話語間,道出了許多鄉村研學基地的升級之路。
成果展示可喜成績,簽約環節則揭示發展布局。臺上,攜程集團與安徽出版集團站在了一起。“安徽的研學資源非常豐富,”攜程集團安徽區總經理江嬋媛在簽約后直言,“我們合作的專屬研學線路,在平臺上的銷量增長很明顯。”她也特別提到,中高考結束后的需求激增,印證了市場的巨大潛力。
誠如所言,會議當天,數份合作協議接連簽署,覆蓋長三角聯動、出入境研學、課程建設等多個維度,更廣闊的合作框架被搭建開來。
發展研學旅游,數字的力量同樣不容忽視。大會宣布省級研學旅游數字化樞紐——“皖美研學”平臺2.0版本正式上線。安徽出版集團董事長董磊用數據說話:“今年3月試運營以來,通過平臺開展研學活動突破35萬人次。升級后,功能將更加完善。”目前,這個“研學超市”已覆蓋全省16個地市、7000余所學校、45萬名中小學生,359家旅行社、522家基地(營地)入駐,匯聚了近3000門課程,1439條精品線路。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安徽的研學資源匹配效率,正在數字賦能下,發生質變。
標桿樹立、合作簽約,平臺升級,環環相扣的議程,揭示提升研學質量與效能的清晰方向。告別粗放,擁抱深度,這樣的共識,還在凝聚......
時代價值:從“游”到“學”的質變
研學游為何如此火熱?核心在于破解“只學不游”的痛點。所謂“研學游”,首先是“研學”,其次才是“游”。其中,核心在于回歸教育本質。
放眼全國,一些地區已給出示范。在山東曲阜,“尼山模式”下,孩子們不是走馬觀花,而是穿上漢服行開筆禮,將書本上的儒家禮儀轉化為沉浸式體驗。在陜西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則用VR技術帶學生“走進”地宮,親手模擬兵馬俑彩繪,讓厚重的歷史變得可感可觸。正如一位研學導師所言:“我們不是導游的‘翻版’,而是需要邏輯串聯環節,引導學生思考。” 因此,研學游的火爆,在于將靜態知識轉化為動態探究,激發主動學習。
這種深度體驗,帶來的產業價值也同樣驚人。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研學旅行市場規模已達1791億元,同比增長21.9%,預計2025年將突破2132億元。
這塊大蛋糕中,鄉村正成為耀眼的增長極。
離合肥市區40公里左右的馬郢村,就是一個縮影。從貧困村到研學熱門地,55個主題課程涵蓋自然生態、工業制造、科學技術、傳統文化、農業農村、紅色文化、綜合實踐等類別,目前配套住宿企業6家,可同時接待335人入住。類似的,還有廣西龍勝梯田將研學與鄉村振興結合,孩子們體驗梯田農耕、學習侗族大歌、入住特色民宿,帶動了當地增收。
鄉村擁有“豐富的‘工具箱’和寶貴的‘基因庫’”,研學則能成為連接城鄉的新紐帶。正如一位關注鄉村文旅的學者所言:“研學為鄉村帶來的不僅是客流和收入,更激活了沉睡的文化基因,實現了農、文、旅、教的有機融合。”
研學旅游的社會價值還在于覆蓋全齡,促進融合發展。
前些年,廣西“小砂糖橘”東北研學引發的全國關注,生動展現了青少年群體對“寓教于游”的旺盛需求。如今,市場也在回應更細分的呼聲。安徽包河區老年大學推出的“游學養”新產品,獲列2025年安徽省研學游“新產品”十佳案例,正是瞄準了銀發群體的精神文化需求。該產品通過 “國企+銀發+生態資源”跨界合作,設計開發生態認知與自然導賞、森林康養運動、藝術實踐與采風、中醫康養體驗等適老化課程模塊,旨在為老年群體打造集知識獲取、身心療愈、社交互動于一體的復合型研學,構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老年生活新生態。
可見,發展研學旅游,既是教育創新的重要抓手,也是激活鄉村、賦能文化、滿足多元需求、驅動經濟增長的多贏選擇。其意義,早已超越一場簡單的旅行。
安徽路徑:標準筑基與科技賦能
安徽研學旅游的轉型升級,并非一日之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對資源深度開發和產業生態構建的持續發力,其成果,既見于田間地頭,也顯于技術前沿。
首先是產品扎根江淮大地,把地域符號變成體驗IP。
翻閱“十佳案例”,不難發現,地方特色是共同基因。在合肥濱湖,依托城市科教之城底蘊,“智行未來5G-V2X智能駕駛研學”讓科技觸手可及;同樣,在合肥市智能機器人研究院科普研學基地里,學生們與“機甲大師”“悟空”機器人互動,悄然播下了一顆顆科技的種子。
320公里外的曹操故里亳州,微空間被打造成“曹操劇場”,通過演繹歷史,讓課本里的知識活了起來。不遠處,火星時代綜合實踐基地,這里依托藥都亳州的中醫藥文化背景,打造了涵蓋亳文化、中醫藥文化、釀酒技藝、農耕體驗、生存技能等特色課程,并在融入五禽戲養生、古法炮制及中藥香囊制作等非遺技藝同時,更將其納入標準化教學體系,為學生們帶來別具一格的實踐體驗。
基地負責人宋國強對此深有體會:“通過綜合實踐和研學旅游,學生們感受到中醫藥神奇魅力,也培養了動手能力與生存技巧。”
立好規矩,才能走得更遠。省文旅廳廳長周明潔在大會中透露,兩項省級地方標準已立項,三項國家行業標準的宣貫工作也在推進。這將為研學基地建設、課程設計、培訓服務提供清晰的規范。
“千名研學旅游指導培訓計劃”也正落實,行業從業者的專業素養也將不斷提升。同時,嚴格的基地安全檢查和意識形態內容審核,則能確保研學活動既安全又有益。
......
一系列“組合拳”,正為安徽研學旅游市場的有序競爭和品質提升筑牢根基。
作為大會承辦方,安徽出版集團的角色遠不止于會議組織者。其核心貢獻,在于依托自身內容、人才和技術優勢,打造了省級數字化平臺“皖美研學”,為全省研學產業搭建了高效的連接器與放大器。
時代新媒體出版社的獲獎課程《點亮魚燈,看見徽州》和《以夢為翼,逐夢航空》就是例證。社長田龍表示:“感謝‘皖美研學’平臺,為我們搭建了很好的展示機會,讓多年資源積累,能夠轉化為孩子研學的作品。”
“下一步,我們將遵循市場邏輯,把‘皖美研學'平臺打造成為研學產業互聯網平臺,通過教育、文旅、交通、衛生、金融等數據融通,實現千行百業信息高效共享,千企萬校資源精準匹配,全面賦能研學旅游上下游;同時,不斷豐富‘全域、全季、全齡’研學旅游產品,促進研學行業水平分工、垂直整合再升級,推動研學旅游向全域旅游邁進,為文化強省、旅游強省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董磊表示。
千錘百煉,一磚一瓦,筑牢研學育人價值的根基。
匠心獨運,一程一課,點亮行走課堂的深度魅力。
期待未來,研學旅游,不斷為現代化美好安徽注入不竭的創新活力和文化滋養。(記者 孟一凡 劉職偉)
責任編輯:祁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