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至29日,清華大學博士生暑期社會實踐長鑫合肥支隊赴壽縣開展“探千年楚韻?踐勞動匠心”主題實踐活動,來自清華大學環境、材料、集成電路、精密儀器、能動系、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等院系的13名博士研究生走進壽縣,開展實地調研、非遺實踐與科技交流,深入感受壽縣的人文底蘊和發展脈絡,為壽縣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活動期間,實踐團隊圍繞壽縣文旅發展與科技賦能主題,深入壽縣古城墻、報恩寺、月壩、安徽楚文化博物館等歷史文化地標開展專題調研,探尋千年楚韻的歷史脈絡與保護現狀。在安徽八公山豆制品有限公司,團隊成員探尋豆腐非遺制作技藝,近距離感悟傳統工藝的匠心傳承,為科技與非遺融合積累實踐認知。此外,團隊還前往壽縣檢察院,開展普法教育交流活動。
在座談交流會上,縣委組織部、團壽縣縣委等部門對清華學子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鼓勵實踐團以壽縣為樣板開展針對性研究,將前沿知識與創新熱忱融入基層發展實際,為壽縣提供可行性建議,同時希望清華學子持續關心支持壽縣的發展,積極牽線搭橋,推動更多科研成果、創新項目和優秀人才關注壽縣、選擇壽縣。
實踐團隊成員圍繞“人工智能助力固廢處置和監管智能化轉型”“AI在文物修復中的應用”“未來可穿戴與柔性傳感技術在個性化醫療檢測中的前景”“人工智能助推教育事業升級”等內容作了精彩分享,針對壽縣當前發展中可能面臨的問題與需求,提供了富有啟發性的思路。縣教體局、縣科技局、縣文旅局、縣衛健委等與會單位與博士們開展互動交流,共同探討科技成果如何轉化落地、助力壽縣文旅發展與民生改善等問題,進一步拉近學術研究與地方實踐的距離。
博士們表示,將進一步深化調查研究,把專業知識與基層實際緊密結合起來,用青春和智慧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清華力量。“作為一名壽縣籍學子,此次帶領團隊回到家鄉開展調研,感觸頗深。通過深入交流與實地考察,我們深切感受到壽縣對科技創新與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視。楚文化博物館的數字化展陳、非遺技藝智能化傳承的探索以及各部門對技術應用的開放視野,均彰顯了壽縣以科技賦能高質量發展的決心。作為壽縣學子,更愿以所學回饋桑梓,為家鄉科技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博士研究生張一感慨道。
團壽縣縣委工作人員表示,此次實踐活動是校地協同推動文化傳承與科技創新融合的重要舉措,既為壽縣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也為高校人才服務地方建設搭建了實踐平臺;未來將持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積極推進校地資源有效對接,搭建更多青年人才實踐交流平臺,不斷書寫青年學子與壽縣“雙向奔赴、共同成長”的青春篇章。
鄭鑫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