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學院財經學院 陶克寒
七月的江淮大地,烈陽高照,柏油路被曬得滾燙,空氣里彌漫著灼熱的氣息,有一群不平凡的人們仍然頂著酷暑,揮灑汗水,為建設和諧美麗便捷的城市貢獻力量。高鐵西站那處建設工地上,工人們戴著被汗水浸得發亮的安全帽,彎腰將螺紋鋼對齊,扳手在手中揮舞,每一次擰動都伴隨著金屬摩擦的清脆聲響,額角的汗珠順著被曬成古銅色的臉頰滑落,砸在滾燙的鋼筋上,瞬間蒸發成一道道白氣。
不遠處的混凝土澆筑區,泵車的“巨臂”正將灰色漿液精準注入模板。振搗工李師傅抱著近30斤重的振搗棒,在沒過小腿的泥漿中來回挪動,褲腳早已被水泥漿浸透、硬結。“得讓混凝土里的氣泡全排出來,不然以后會開裂。”他扯著嗓子喊,聲音被機器轟鳴吞沒大半,只有那雙緊盯著漿體翻涌的眼睛,透著不容絲毫馬虎的專注。
正午時分,地表溫度持續上升。站房候車大廳的鋼結構網架下,焊工們正進行高空作業。他們系著雙鉤安全帶懸在20米高空,面罩一戴就是半小時,摘下時,臉頰被烤得通紅,睫毛上還沾著焊花灼后的黑灰。地面上,后勤人員推著裝滿綠豆湯的保溫桶穿梭在各個作業面,藍色的防暑降溫驛站里,冰袋、藿香正氣水等整齊碼放,剛換班下來的工人捧著搪瓷大碗,三兩口喝完一碗湯,又匆匆拿起工具走向下一個工位。
傍晚七點,夕陽為玻璃幕墻的框架鍍上金邊。電工班的師傅們正借著余暉鋪設電纜,剝開的線芯在暮色中泛著微光,他們用膠布一圈圈仔細纏繞接口,手指在細小的線頭間靈活翻飛,仿佛在完成一件精密的刺繡。不遠處,幾臺起重機的探照燈突然亮起,光柱刺破暮色,照亮了工人們忙碌的身影。
而這樣的場景,在安徽的大小工地上每天都在上演。正值盛夏,全省多地持續高溫,最高氣溫突破39℃,但有無數勞動者,仍堅守在戶外崗位上。他們腳踩熱土,手扛器械,用黝黑但又有力的臂膀撐起城市建設的脊梁。工地項目部雖早已備好防暑降溫物資,調整作業時間避開正午高溫,但在毒辣的陽光下,每一次彎腰、每一次焊接,仍是對體力與意志的雙重考驗。他們的付出,沒有華麗的辭藻修飾,卻在汗水滴落的瞬間,成就了最動人的奮斗篇章——這是用雙手創造的成就,是任何事物都無法比擬的生命與勞動的力量。
這里沒有驚天動地的豪言,只有鋼筋與混凝土的交響,只有安全帽下專注的眼神,只有沾滿泥漿卻依舊穩健的腳步。這些身影,正一點點將圖紙上的線條,壘成這座城市未來的交通樞紐。
工地上的烈日灼烤,本質上是對生命的堅守。勞動者用汗水澆灌城市的成長,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或許不夠完美,卻帶著鮮活的溫度,這是生命與勞作的堅韌和美好。
高溫下的堅守值得被關懷,因為生命堅韌的力量,從來都在每一個腳踏實地的身影里,在每一次用心打磨的創造中。這,或許就是這個夏天最動人的底色。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