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領域好故事
編者按 隨著網絡文學的蓬勃發展,如何有效聯系、服務、引導新興青年創作群體,成為新時代青年工作的一大課題。淮南市網絡作家協會團支部開展的實踐活動則提供了富有啟示的答案。作為省內首個網絡作家行業團組織,協會團支部精準把脈青年需求,創新服務模式。針對創作痛點,聯合開發永久免費、裝機量超420萬、日活破5萬的“好好碼字”軟件,切實降低創作門檻,普惠數十萬創作者。線上線下并舉,搭建交流平臺,完善育才機制,助力青年作家成長成才。在這一機制下,協會團支部凝聚了一批優秀的青年網絡作家:“九滴水”將刑偵、法律知識融入作品,化身普法先鋒;“青子”深挖淮南茅仙洞等文化地標,賦予網文鮮明的地域特色。在淮南市,新興領域青年正成為推動行業發展和傳播地域文化的重要力量。
淮南市:團聚文人 涌動“新”潮
“其實咱們淮南有很多出色的網絡作家。協會團支部好幾位作家的作品不僅在網站瀏覽量過億,還有多部已出版成書。平時大家常常在群里交流寫作經驗。”潘怡靜是淮南市網絡作家協會團支部書記,提及團支部里的網絡作家及其作品,他如數家珍。
2021年12月31日,在團淮南市委組織下,淮南市網絡作家協會團支部成立。作為安徽省首個網絡作家行業團組織,該團支部立足行業特色,聚焦青年網絡作家需求,在思想引領、公益服務、產業融合等領域多點發力,在作家群搭建青年之家,讓淮南市涌現網絡“文”潮新生態。
淮南市網絡作家協會團支部成立現場
鍵盤上的“雪中送炭”
“我們團支部中除了全職作家外,還有不少對寫作、網絡小說感興趣的文學愛好者,甚至還有在念高中、讀大學的學生,程家樂就是這樣一位青年。”潘怡靜說。
“00后”淮南青年程家樂自上高中以來就對網絡小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嘗試創作,并加入了淮南市網絡作家協會。
2024年冬天,該協會網絡作家群彈出一條消息,點開一看,程家樂在群里分享了一張送外賣摔車的照片。
“這是咋了?可摔傷了”“今天摔第四回了,這路面真滑!沒事兒,今晚接著寫”......群里此起彼伏地響起了關心與問候。
協會團支部成立后,潘怡靜第一時間摸排了淮南市內的網絡作家,也正是在這段時間接觸到了這樣一位酷愛寫作的青年,“我看到很多像家樂這樣的‘新人’,由于前期創作稿酬收入較低,去送快遞、送外賣,打零工,邊工作邊寫作,我就在思考,咱們團支部可以為他們做點什么?”
潘怡靜告訴記者,作為能給創作者帶來便利的碼字軟件,是網絡作家的必備工具。但市面上流行的碼字軟件,很多基礎功能都需要付費使用,且時常會發生丟稿、偷稿的情況,對剛入門的作家很不友好。“想用但不敢用、不舍得用”是很多新人作家的現狀。
了解作家需求后,協會團支部著手開發了一款網絡作家專屬的公益型碼字軟件——好好碼字。這款軟件不僅永久免費、無廣告、無任何收費項目,具有隨機取名、實時碼字速度計算、一鍵排版、敏感詞檢測、拼字比賽等多種創作輔助功能。
“盡管軟件是公益性質的,但自上線后我們收到很多用戶的建議與反饋,在表達感謝和祝福之余,也希望我們能夠對標頭部的軟件,以最高標準來開發,所以自發布后我們也在不斷調適、豐富軟件的功能,希望這一軟件能真正服務到行業內的新人作家。”潘怡靜說。
截至目前,這一軟件全網裝機量突破420萬,居全國同類軟件前二,日活超5萬,35歲以下青年用戶占比達72.04%,惠及省內約14萬青年網絡小說創作者。
除了開創碼字軟件,協會團支部還經常以線上、線下等多種形式開展寫作經驗交流會,鼓勵、培育了一批網絡小說新人作家。幾年前還是“初出茅廬”的青年作家程家樂,現在不僅創作完成了兩部作品,還于今年獲得了“安徽省優秀共青團員”表彰。
“書香江淮·青春悅讀”主題沙龍活動現場
讓“有意思”的作品“有意義”
“警察出身寫出懸疑暢銷小說的作家,國內只有三位,其中兩位是咱們安徽省的,一位是秦明,另一位就是咱們淮南的‘九滴水’。”潘怡靜口中的“九滴水”是“85后”青年作家梁淼淼的筆名。他畢業于安徽省公安職業學院刑事偵查系,目前是安徽省淮南市公安局田家庵分局二級警長。
自2015年寫作至今,他已陸續出版了“尸案調查科”系列、“特殊罪案調查組”系列等十余部以刑偵為主題的文學作品,其中“尸案調查科”系列已經被改編為電視劇,于2023年上映。
“小說中的很多靈感都源于我在工作中遇到的真實案件,其中的偵查手段及技術都是我們在破案過程中會實際運用的,一方面我是想將我們國家現階段科學、嚴肅的刑偵過程展現給受眾,另一方面也想借由小說進行一些普法宣傳,提醒讀者們不要因為貪念和僥幸心理進行犯罪,最終將難逃正義的審判。”線上,梁淼淼會通過小說、微博等方式進行普法宣傳,線下,梁淼淼作為淮南市網絡作家協會團支部副書記,也經常組織各類主題思想教育、青年學習等活動,帶動青年作家學習,厚植青年網絡作家的理想信念根基。
和梁淼淼一樣,這些青年作家所創作的各類熱門作品背后,也藏有不少淮南地域特色。淮南市網絡作家協會主席蔣凱(筆名青子)被譽為“80后校園懸疑小說領軍人”,《都市捉妖人》(又名《茅山捉鬼人》)等多部作品以茅仙洞等淮南市景點為創作原型,巧妙融合東方神話、民俗傳說等元素,部分小說收藏數超1400萬,總訂閱量逾1億人次。
“我們鼓勵青年作家多以淮南地域文化為背景進行創作,主動為淮南文旅發展建言獻策,希望能帶來更多優秀網絡文學作品,帶動新興領域青年成為推動行業發展和城市進步的重要力量”。潘怡靜告訴記者,協會團支部推動建立了“黨建+行業團建”聯動機制,定期組織團支部與黨組織開展聯合主題黨日、專題培訓等活動,積極參與團淮南市委組織開展的青聯思想匯、青年大講堂、主題宣講、微心愿認領、夏日送清涼等活動。
去年5月,在團淮南市委組織下,協會團支部積極配合團淮南市委開展“書香江淮·青春悅讀”主題活動。4名網絡作家走進淮南聯合大學報告廳和田家庵區城市書房,為150余名大學生及20名青年夜校學員帶來講座,與學生共話讀書感悟,座談交流閱讀、創作經驗,引導青年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
新業態下的“造船出海”
“現在,為了幫助協會內作家轉型升級,結合新時代短劇產業發展的積極態勢,我們也在搭建作家和短劇行業的橋梁。”潘怡靜告訴記者。
微短劇因其體量小、節奏快、情節密,正成為近年來兼具活力和潛力的新興網絡文藝形態,該協會內有多位作家正在轉型創作短劇劇本,為解決青年作家渠道難、投稿難的問題,協會團支部聯合多方共同發起策劃多次行業高端沙龍與論壇,嘉賓匯聚點眾科技、九州文化、容量短劇、山海短劇等頭部企業,并與橫店國際短劇聯盟建聯,打通短劇出海渠道。
“短劇行業是更為新興的業態,目前在短劇劇本方面還存在題材重復、同質化、版權等問題。怎樣結合新業態,將共青團工作服務到位,將弘揚主流價值觀與市場化需求更好融合是協會團支部近年來在思考的問題。未來,協會團支部計劃將安徽文旅元素融入網文與短劇創作,為地方文旅產業發展注入文化新活力。”潘怡靜說。(通訊員 陳英如 潘怡靜 見習記者 陳璐)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