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廣德市委副書記 賴 潔
這個夏天,8200余名長三角高校學子走進廣德市,用腳步感知鄉土溫度。這場“三下鄉”實踐,是青春與鄉村的對話,更是廣德市精心構筑“沒有圍墻的大學”的生動寫照。
為保障學子們在“開放式課堂”中安心實踐,團廣德市委統一協調舒心食宿,打造了堅實的后勤保障,聯動太極洞、菁菁莊園等景區開放免費通道,讓山水人文成為鮮活的“立體教材”。實踐中,“沒有圍墻的大學”的“廣德路徑”日漸清晰:
課題引領,錨定需求。緊扣地方發展,提前發布70余個重點實踐課題“榜單”,誠邀高校團隊“揭榜掛帥”。安徽師范大學研究生團隊“太極洞文旅資源提質升級”課題成果正被景區吸納應用。
深耕情誼,延續合作。對于合作基礎良好的“老朋友”高校,我們主動推送年度發展重點,優先開放特色實踐基地資源。連續四年的支教項目與“七彩課堂”“兒童服務站”等形成有效鏈接,繪就出動人的支教圖景。
志愿融合,扎根鄉土。將“情暖小候鳥”“‘益’起愛科學”“‘青’盾”等特色志愿服務項目納入實踐體系,邀請高校團隊共同參與。高校法學院學子通過情景劇模擬案例、知識問答等開展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普法,讓法治理念生根發芽。
全程護航,支撐成長。為每支團隊配備“團干部+志愿者”保障組合,從田間地頭的路線指引,到調研報告的精準打磨,提供從生活到學術的全方位、伴隨式支持。
打造“沒有圍墻的大學”,旨在打破校園與社會、理論與實踐的藩籬。我們期待這樣的青年實踐:做“躬身行者”,不滿足于“到此一游”,俯身田埂、細算收成,感知泥土的溫度;做“跨界橋梁”,將尖端技術、深邃理論,轉化為基層可用的接地氣方案;做“長效伙伴”,不止于暑期實踐,點燃持久的合作之光。
耕耘終見碩果,“沒有圍墻的大學”理念生根發芽,廣德也在這場與青春的“雙向奔赴”中收獲了發展新視角、新思路。我們篤信:當青春智慧深植廣袤大地,當地方發展對接青春成長,這片熱土的每一次探索都是最動人的“教學相長”。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