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團建時,給大伙端上一份東至米餃,是鮑建勛的保留項目。
鮑建勛常年在上海經商,每當聊起家鄉池州東至,東至米餃總是被他掛在嘴邊,“工作忙很少回家鄉,但也經常收到米餃等特產。”對鮑建勛而言,東至米餃既是招待朋友的佳肴,更是一份濃濃的鄉愁。
但讓鮑建勛略感糾結的是,當外地朋友問起東至特產購買鏈接時,他只能聯系家鄉熟人去線下購買郵寄,“如果能有一個集中展示東至農特產品的購物平臺,那就再好不過了!”鮑建勛說。
除了線上渠道,東至縣還打造線下特色農產品集中展示區。人民網 胡雨松攝
為了讓更多農產品走出東至,7月初,東至縣首個縣屬國企電商平臺“東至優品”正式上線,當地農產品發展也迎來新機遇。
“我們做成小程序,直接在微信端打開。”東至縣鄉村振興集團公司總經理劉先寧滑動手機展示“東至優品”操作頁面,東至食用菌、皖南土雞、東至鱖魚等特產被放在醒目位置,內容頁詳細介紹東至農產品的品牌優勢和購買鏈接。“身在外地的老鄉,用這個平臺更方便也更放心。”劉先寧介紹,該平臺對入駐的東至優品進行全流程溯源,實現從田間地頭到消費終端透明,目前已有24戶商家正式簽約入駐,上架近百種可售商品。
“東至優品”界面展示各鄉鎮特色農產品。東至縣鄉村振興集團公司供圖
相對于市場上成熟的電商平臺,“東至優品”在知名度和體量上還不具優勢,要帶著“東至貨”在市場競爭中突圍,平臺把發力點就放在“土味”二字上。
“土味”,既意味著接地氣,也意味著新鮮。
在東至縣大渡口鎮,安徽鱖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工廠車間內臭鱖魚生產加工熱火朝天,鱖魚預處理、腌制發酵、打包出貨等系列流程,都在這里完成,即使是銷售淡季,臭鱖魚預制菜產品發貨量每天也能達到700份以上。“公司養殖場、冷鏈倉庫,距離大渡口鎮冷鏈物流基地都很近,江浙滬地區可以實現隔天送達,這是外地同類型企業不具備的優勢。”公司行政專員芮亞介紹,“東至優品”平臺上線后,又為銷售增添了新渠道。
臭鱖魚產品發貨正忙。人民網 胡雨松攝
對農產品生產者來說,產量和銷量之間的差距,往往是一次風險與收益的博弈。“東至優品”通過對產品銷量進行數據分析,從市場趨勢和消費需求,指導合作農戶調整生產計劃與品種結構,通過“以銷定產”有效降低農產品滯銷風險,提升了生產效益和收入穩定性,真正實現“聯農帶農富農”。
“‘東至優品’平臺不僅是銷售窗口,更是產業升級的‘助推器’。公司計劃通過平臺大數據分析消費者偏好,開發定制化產品。”池州徽農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伙人郭素雯介紹,隨著平臺運營,線上銷售將成為公司油茶產品的重要銷售渠道,預計三年內線上銷售額占比將從目前的15%提升至40%。
近年來,東至縣圍繞壯大鄉村富民產業、發展特色農業項目,出臺《鄉村產業振興工程實施方案》,提出積極實施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壯大工程,重點聚焦鱖魚、食用菌、油茶、優質稻等本縣優勢特色農業產業。“‘東至優品’就是落實數字鄉村戰略的具體舉措,通過精選東至農業優品,上聯市場,下聯用戶,打通線上線下渠道,把東至農村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產業優勢,全力推動東至農業產業全面升級。”劉先寧說。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