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春節,23歲的岳超杰做了一件讓全村人瞠目結舌的事——他拿著全家準備蓋房子的10萬元積蓄,在泗縣黃圩鎮岳滿村的荒地上建起了雞舍。“這孩子瘋了!”村里老人搖著頭說。但誰也沒想到,這個看似沖動的決定,卻在15年后成就了一個年產值6億元的農牧業公司——安徽益新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新公司”)。
從銷售冠軍到養雞達人
在浙江溫嶺的泵業銷售公司,岳超杰曾是個傳奇。這個只有初中學歷的農村小伙,連續三個季度拿下銷售冠軍,月入過萬元。“那時候穿西裝打領帶,客戶都叫我‘岳總’。”回憶往昔,他笑著撣了撣沾著飼料的工作服說,“但每到夜深人靜,思鄉之情和故鄉舊貌總讓我輾轉難眠。”
2009年冬天,岳超杰做出了人生中重要的決定。他辭去城里工作,帶著全家積蓄回到岳滿村,建起了第一棟雞舍并買了7000只雞苗。賺錢后緊接著又新建一棟雞舍,鄰居和朋友也跟著他養雞。岳超杰給他們墊雞苗、墊飼料,再保價回收。2012年禽流感暴發,簽了保底合同的岳超杰硬扛下102萬元債務。“僅有的面包車也被開走抵債,每天睜眼就想天上能掉下兩百萬元。”岳超杰說。
轉機出現在2015年。通過政府幫扶和科技賦能,岳超杰在靈璧縣建起了首個高標準養殖基地,采用自動化喂料系統和環境控制系統,單棟雞舍養殖量提升3倍,合作社年利潤突破800萬元。曾經的“敗家子”成了鄉親們口中的“養雞達人”。
從傳統養殖到智能基地
益新公司展示廳勾勒出一幅現代農牧業圖景:從育種孵化到食品深加工的完整產業鏈條正在形成。2023年投產的現代化養殖基地里,智能環控系統、自動飲水系統、智能喂料系統、智能出糞系統等“黑科技”顛覆著人們對養殖業的傳統認知。他指著手機APP上實時顯示著的雞舍溫度、濕度、負壓等20多項參數說:“科技發展為現代農牧業插上智能翅膀,讓現代養殖不再是靠天吃飯的苦差事。”
會議室里領導層擘畫發展藍圖,益新公司正在全面推進從養殖到深加工的全產業鏈布局,謀劃實施養殖規模化、生產標準化、設備智能化等“六化”戰略,把益新公司建成集飼養、孵化、養殖、屠宰全產業鏈發展的龍頭企業,打造出數字化、智能化的大型現代養殖基地。2025年,益新公司白羽雞出欄量便已躋身全國前20,10家子公司年產值達6億元。
“我們最近擬投資2.16億元,在泗縣建設5000萬羽白羽肉雞屠宰深加工基地,努力打造三產融合產業集群項目,力爭在2030年之前實現白羽肉雞全產業鏈,并完成上市準備。”岳超杰說。
從單打獨斗到共同富裕
“單打獨斗成不了氣候。”岳超杰說。他采用“企業+農戶”的模式,為合作農戶提供從雞苗到銷售的全流程服務。曾經是貧困戶的齊大勇和高柱靠著養雞走上了小康路。“岳總不僅提供無息借款,還派技術員駐村指導。”高柱指著新買的轎車說,“我們這兒不少鄉親都跟著岳總干,日子越過越好。”截至目前,“企業+農戶”養殖回收模式已擴展到泗縣、靈璧、宿州埇橋、懷遠、五河、鳳陽等地,年肉雞養殖規模達到600萬羽,這種模式已帶動皖北地區600多農戶年均增收5萬元以上。
靈璧縣虞姬村的村民至今記得2018年的那個春天。岳超杰帶著2300萬元投資來到這里,建起了當地第一個標準化立體籠養肉雞養殖場。“自從建起了養雞場,村民們不出家門便能增收致富,給村里的分紅多達70萬余元。”村黨總支書記李愛義指著益新公司牌匾說,“更讓村民感動的是,企業優先招聘貧困戶,還培訓技術。”
產業越做越大,岳超杰依然喜歡到雞舍轉轉。“養雞這事,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算富,這才是回鄉創業的意義。”他說。
點 評
岳超杰是泗縣鄉村振興領域青年創業者中的優秀代表,從一窮二白的農村小伙到創辦十余家公司、擁有數百名員工的青年企業家,他用15年的青春書寫了鄉村振興奮斗答卷,用勤勞和汗水闡釋了“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深刻內涵,其身上涌現出的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優秀品質和不服輸、敢于同命運叫板的勁頭對廣大青年具有很強的激勵作用。團泗縣縣委致力于青年人才創業發展扶持、先進典型挖掘培養,今年推薦岳超杰成功入選安徽省新時代青年先鋒,其事跡在青年中進行廣泛宣傳學習,激勵帶動廣大青年挺膺擔當、勇毅前行。
□團泗縣縣委副書記 王 婉
(記者黃慧)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