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邦慧(右三)和同事們討論技術問題
“淮河干流王家壩站預計13日16時將超過27.50米。”2024年7月,淮河遭遇“1號洪水”嚴峻考驗。預報發出,淮河水利委員會水文局(信息中心)水情氣象處值班室里燈火徹夜長明。全員取消休假,堅守崗位,一場與洪水競速的科技攻堅戰正在無聲進行。
陳邦慧作為淮河防洪“四預”(預報、預警、預演、預案)系統中洪水預演模塊技術負責人,組織同事連續滾動開展工程調度計算,依托自主研發的洪水預演“利器”,在數字世界里為千里淮河筑起一道數“智”堤防,對淮河干流全河段水位進行了精準預演,避免了安徽省境內兩個行蓄洪區的啟用。
與洪水競速的“預演者”
洪水期間,陳邦慧和同事們爭分奪秒,連續多日對淮河干流全河段水位變化進行了高精度、實時動態預演。“每一次調度方案的優化都關系到下游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和重要基礎設施的安危。”陳邦慧說。以分鐘為刻度,反復推演不同水工程調度組合下的洪水演進態勢,團隊的技術成果為科學決策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技術支撐,也發揮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2019年7月,陳邦慧碩士研究生畢業于河海大學,成為淮河水利委員會水文局(信息中心)的一員,現任水情氣象處預報科副科長。近年來,淮河流域洪水頻發多發,面對嚴峻汛情,作為一名青年水利技術人才,他扎根淮河防汛抗旱最前線,不懼風雨,聞“汛”而動,全力當好“耳目尖兵”。
多年來持續奮戰在淮河防洪減災基層工作第一線,他先后經歷了2020年淮河流域性較大洪水、沂沭河1960年以來最大洪水等12次編號洪水防御工作,其間個人共發布洪水預報600余站次,為2020年淮河蒙洼蓄洪區適時啟用、2024年避免安徽省境內3個行蓄洪區啟用等防汛調度提供了科學決策支持。
從外行到獲金獎
“淮河流域在洪水防御、規劃設計等生產實踐中,所使用的水動力學模型高度依賴國外商業軟件,并因此存在行業基礎數據安全受到威脅、與實用業務系統無法適配的困境,嚴重制約了流域防洪能力的提升”?;厮萑肼氈酰粋€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外行投身水利信息化事業,針對面臨的難題,陳邦慧拿出“白加黑”的勁頭全力投入——白天孜孜不倦汲取新知,夜晚靜心思索復盤沉淀,連續奮戰數百個日夜,自主研發出淮河一二維水動力學模型,率先解決了核心模型算法關鍵難題,實現源代碼100%自主研發和安全可控國產化。
如今,該成果已集成至淮河防洪“四預”系統,為流域洪水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增添了國產“引擎”,在國內水文行業起到引領作用。同時,陳邦慧作為主要技術負責人申報的《數字孿生淮河防洪“四預”系統研究及應用》項目以安徽省第一名入圍第十八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決賽,并最終在決賽中脫穎而出,獲研發創新項目金獎。此外,他在水利信息化領域的相關研發成果相繼獲全國水利先進實用技術、成熟適用技術等五項,并已陸續被推廣至安徽、山東、河南、江蘇等省防汛業務部門,相關科技成果轉化創收超1億元。
“沒有比看到預警及時傳達、洪峰平穩過境那一刻更讓人踏實的事了。”回顧驚心動魄的防汛歷程,年輕的陳邦慧眼中閃爍著堅定與自豪,“每一次精準預報的背后,是無數個日夜的持續監測、是海量數據的縝密分析、更是全體水文工作者用責任與專業筑起的無形長城。精確,就是我們的生命線。”
跬步千里深耕前沿
作為項目負責人,陳邦慧牽頭負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淮河流域超標準洪水動態預演與智能預案數字孿生平臺研發及應用示范”1項,參與其他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水利部重大科技項目等科研項目近10項,獲淮河水利委員會科學技術獎等廳局級以上科技進步獎5項,發表論文10篇,出版專著2部,授權發明專利2項。豐富的成果背后是其心無旁騖的執著堅守。
“大多數事情很難一蹴而就,不過只要在正確的技術路線上堅持‘小步慢跑’,日積月累一定會實現跨越的一大步”。陳邦慧是工作中的有心人,緊盯業務工作痛點,堅持“需求牽引”的科研理念,不急不躁、穩步前進的心態也助力他和同事們共同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并在多個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
青春宣言
雖然是一名年輕的預報員,但我已經和同事們一起經歷過多次洪水防御工作的磨練。精確的洪水預報背后是我們全體水文工作者夜以繼日的努力與責任,沒有比看到預警及時傳達、險情安然化解那一刻更讓人踏實的事了。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愿一直在水文行業深耕前沿技術,牢記使命擔當,守護淮河安瀾。陳邦慧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