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是為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基的重要階段,也是幼小銜接的關鍵時期。《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明確指出,要幫助幼兒在日常與游戲中,通過同伴互動等方式,發展社會交往能力,學會合作與分享,為順利進入小學做好準備。大班幼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社交經驗,正是培養良好同伴交往與合作能力的黃金時期。接下來,一起跟隨合肥市大西門幼兒園教育集團總園大班的小朋友們,在一場充滿歡笑與協作的活動中,開啟一段感受友誼力量,探索交往合作的奇妙之旅!
換位尋新伴 友情樂相知
為助力幼兒提升人際交往能力,一場別開生面的互動體驗由此展開。活動前期,老師通過講繪本故事《同桌的阿達》,讓孩子們了解與同伴相處時可能遇到的小摩擦,以及如何用友善和包容化解矛盾。"最受歡迎小同桌"活動以換位體驗為目的,旨在引導他們學會如何與他人和諧相處。活動中,孩子們被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輪流自選座位,并有機會與不同的小朋友成為同桌。為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大家還用愛心票選出了心目中最受歡迎的同桌,并拿起畫筆認真描繪出想和對方坐在一起的原因。繪畫完成后,孩子們踴躍走上前,舉著畫作向同伴們分享:“我想和博博坐在一起,因為他會幫助我做手工!”“榽榽總在我摔倒時扶我,我最喜歡和她做同桌!”
在換位的過程中,孩子們逐漸發現,那些受歡迎的同學往往具備一些共同的特點:友好、善良、樂于助人,能夠尊重他人并遵守班級規則,而那些不受歡迎的同學,則可能因為過于霸道或不遵守規則而遭到同伴的排斥。通過觀察和對比,孩子們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并努力向受歡迎的同學學習。當有小朋友在座位上玩鬧、講話時,同伴間會及時互相提醒,共同維護班級的秩序和紀律。這種互動模式不僅增進了幼兒間的友誼,還幫助他們初步建立起規則意識和責任感。
書信寄童心 跨班結友緣
在這個數字化飛速發展的時代,書信似乎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書信所承載的溫暖與情感,是任何通訊工具都無法替代的。孩子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動手制作個性化的信封。這些信封有的用彩紙折疊而成,有的則是用廢舊材料變廢為寶,每一個都凝聚著孩子們的心血和創意。隨后,孩子們迎來了一個充滿創意和情感的時刻。他們將自己精心繪制的繪畫作品或小手工作品小心翼翼地放入信封中,準備送給同年級組或中班、小班的弟弟妹妹們。當孩子們雙手遞出這些承載著童真與熱情的信件時,他們的臉上洋溢著期待和喜悅,而收到信件的同伴、中小班的弟弟妹妹們,則用他們最燦爛的笑容和真誠的回應,回饋了這份來自哥哥姐姐的關愛。這一刻,教室里彌漫著溫暖和歡樂的氣息,孩子們開心的擁抱在一起,在無形中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在寫信和收信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如何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如何與他人建立友好的交往關系。當孩子們收到回信,看到弟弟妹妹們對他們的畫作或手工品的贊美和感謝時,他們的心中充滿了成就感和滿足感。這種情感的交流和互動,無疑為孩子們的社交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幼長同嬉戲 友誼綻光彩
陽光灑滿幼兒園的每一處角落,一場充滿童趣與溫情的跨齡互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們打破班級界限,大手牽起小手,開啟了一段溫暖又歡樂的游戲之旅。游戲中,大班的哥哥姐姐們承擔起了更多的責任和義務,沙池邊,大孩子們化身"小小建筑師",細心地教弟弟妹妹們如何用模具制作城堡、挖掘護城河。他們耐心地講解著:“先把沙子壓緊,再輕輕倒扣,城堡就立起來啦!”弟弟妹妹們瞪著好奇的大眼睛,認真模仿著哥哥姐姐的動作,當歪歪扭扭的沙堡終于成型時,歡呼聲此起彼伏。他們主動牽手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們,一同參與打水槍、騎小車等豐富多樣的趣味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大班的孩子們不僅展現出了他們的領導力和責任感,還學會了如何耐心地指導弟弟妹妹們完成各種任務,而弟弟妹妹們也在哥哥姐姐的關愛和指導下,勇敢地嘗試新事物,積極參與游戲和活動。這種跨年齡段的交往方式,不僅讓大班的孩子們得到了鍛煉和提升,也讓低齡的孩子們感受到了來自哥哥姐姐的溫暖和關愛。
掌握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是孩子順利融入小學生活的重要基石。和諧的同伴關系,能幫助孩子入學后自信地參與集體活動,學會傾聽、合作與分享,逐步形成友善包容、樂于互助的品格。對于即將踏入小學的幼兒而言,社交能力的培養并非一蹴而就,因此,幼兒通過參與角色扮演、合作游戲、混齡互動等實踐活動,在真實情境中學會理解他人需求;同時,借助同伴互評、小組討論等方式不斷優化交往策略、社交技巧。相信在持續的實踐與引導中,孩子們定能成為善于溝通的社交小達人,為開啟充實的小學集體生活筑牢溫暖的友誼橋梁。在未來的日子里,合肥市大西門幼兒園總園將繼續秉持科學教育理念,開展更多富有意義的幼小銜接活動,為孩子們的成長保駕護航。
(陳靜雯)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