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下一棵樹,收獲一片綠蔭;獻出一份愛心,托起一份希望;讓愛心成為暖流,溫暖殘疾人的心懷!
2025年5月18日是第三十五個“全國助殘日”,為弘揚中華民族扶殘助殘的傳統美德,引導幼兒從小正確對待殘疾人,激發他們的同情心、愛心,學會用實際行動關愛他們,在“全國助殘日”來臨之際,合肥市大西門幼兒園教育集團總園開展了以“情暖助殘 讓愛無‘礙’”為主題的教育活動。
繪本時光:走進“不完美”的溫柔世界
翻開繪本《沒有耳朵的兔子》,孩子們跟隨主人公開啟一段“特別”的旅程:沒有耳朵的小兔子如何跨越偏見,用善良贏得友誼?教師通過沉浸式閱讀與角色扮演,引導孩子思考:“如果你是沒有耳朵的小兔子,最希望聽到什么話?”“當朋友因為身體的殘疾而與眾不同時,大家該怎樣表達關心?”在故事與對話中,孩子們觸摸到“感同身受”的溫度,學會用包容之心擁抱生命的不同姿態。
探索行動:發現身邊的“愛之密碼”
瞧,為了引導幼兒觀察世界對于殘障人士保留的愛心與溫柔,幼兒園發起“小小觀察家”挑戰!邀請家長帶孩子走進社區、商場或公園,尋找那些“無聲的守護者”——盲道上的凸起紋路、電梯里的無障礙按鈕、輪椅坡道旁的黃色警示線......用鏡頭記錄這些細節后,教師還引導孩子思考:“這些標記為誰而設?它們傳遞了什么?”鼓勵孩子們化身“愛心解說員”,分享發現的故事,感受社會為殘障群體編織的“隱形翅膀”,理解“平等”并非遙不可及,而是藏在生活的點滴細節里。
愛心指南:解鎖溫暖的N種方式
為了讓幼兒學會用實際行動關愛殘障人士,老師們帶領孩子開展了“我是小太陽”情景課堂,通過生動演示與互動游戲,引導孩子們學習具體的關愛技能如:當遇到視障朋友,輕輕說“讓我做您的眼睛吧”;主動移開盲道上的障礙物,引導時讓對方扶住手肘而非拉扯盲杖;遇見導盲犬時,牢記“不打擾、不投喂、不歧視”;面對聽障伙伴,用微笑傳遞友好,嘗試用手語比畫“你好”,或用紙筆寫下想說的話;看到手腳不便者搬重物,可以主動詢問“需要我幫忙嗎?”;上下臺階時耐心等待,用一句“您先請”點亮彼此的笑容......孩子們在模擬場景中體驗“助人即悅己”的真諦,讓關愛從口號變為指尖流淌的行動。
助殘日不僅是短暫的溫情時刻,更是一顆埋入童心的種子。通過本次“認知差異—共情困境—踐行關懷”的深度體驗,孩子們懂得了真正的尊重是看見每一份生命的堅韌與光芒,真正的善意,是用平等的目光與溫暖的行動,為他人撐起一片晴空。大西幼總園呼吁大家攜手播撒愛的星火,讓包容與理解的清風吹遍校園、浸潤社會,共同編織一個無障礙、更有愛的未來!
(俞靜)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