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航運業的脫碳措施主要集中于船隊更新和綠色燃料轉型,導致船主實現減排目標方面的選擇有限。
•來自英國的Alisha Fredriksson(瑞典/加拿大籍)和溫柔嘉(中國籍)創立了一家名為Seabound的初創公司,該公司開發了一種可改造的碳捕捉系統,能夠從船舶的廢氣中捕獲二氧化碳。
•歐洲專利局(European Patent Office,即“EPO”)將于2025年6月18日授予該團隊青年發明家獎十佳創新者的榮譽。
慕尼黑,2025年5月6日 ——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統計,全球航運業每年排放超過8億噸二氧化碳,已成為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同樣地,歐盟委員會曾公布2021年歐盟航運碳排放量已突破1.24億噸,占其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3%-4%。盡管可替代燃料和新的船體設計提供了長期解決方案,但現有船舶大多缺乏切實可行的改造方案以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目標。為此,Alisha Fredriksson(30歲)和溫柔嘉(29歲)聯合創立了Seabound,致力于開發可改造的碳捕捉系統,助力船主無需更新船隊即可實現減排。Seabound開發的方案將捕捉到的二氧化碳轉化為固態石灰石儲存,而非液體或氣體,大幅簡化了卸載和處理流程,免除了對復雜船載二氧化碳處理設備及專用港口基礎設施的需求。憑借這項創新方案,經獨立評審團遴選,團隊從450余位候選者中脫穎而出,成功榮獲“2025年青年發明家獎全球十佳創新者”大獎,被喻為“明日塑造者”。
Alisha Fredriksson(圖右)和溫柔嘉(圖左)榮膺2025年青年發明家獎十佳創新者
模塊化方案突破航運業脫碳難題
大多數的碳捕捉系統在船上壓縮和儲存二氧化碳時需要高成本、高耗能的裝置,但是Seabound緊湊的集裝箱式系統能夠直接從船舶的廢氣捕捉二氧化碳,通過石灰基吸附劑將其轉化為固態石灰石顆粒。該方案消除了對高壓二氧化碳儲罐的需求,同時石灰石顆粒可作為普通貨物通過集裝箱卸載,簡化了港口物流。
在船主便利性方面,Seabound系統的模塊化設計可根據船舶排放量靈活調整處理規模。在運行效率方面,該系統利用尾氣熱量來運行,僅需少量能量驅動傳感器和閥門。石灰石可以被當作建筑材料出售,或者在港口附近進行后處理以釋放二氧化碳,所獲二氧化碳可用于其他產品生產(如電子燃料合成)或封存處理,而生成的石灰則可回收用于后續碳捕捉循環。這項技術也可以用于處理硫排放,形成降碳減硫協同裝置,使船舶無需昂貴船隊更新即可實現污染減少。
從理論驗證到海上試驗
作為大學校友的Fredriksson和溫柔嘉在洞察到航運減排實際解決方案的迫切需求后,于2021年聯合創立了Seabound。Fredriksson曾從事船用電子燃料相關工作,當時亟需捕獲的二氧化碳作為原料,但供應嚴重不足。而擁有應用數學和人工智能背景的溫柔嘉則幫助設計能夠便捷安裝在現有船舶上的模塊化碳捕捉系統。“我們使用鈣基材料使二氧化碳固化,讓其儲存就像攜帶貨物一樣方便。不需要特別的裝置和嚴苛的條件,它就能成為一種穩定、可規模化的海上減排方法。”溫柔嘉解釋道。
在進行全面的海上試驗前,二人在倫敦的工作室進行多次工作系統原型迭代。根據Seabound公布的數據,該系統在一艘商用貨輪上完成實測,成功以78%的效率捕獲二氧化碳,硫排放效率為90%。“由于現有解決方案在運行效率和經濟效益上都出現了瓶頸,航運業成為了脫碳領域最具挑戰的行業之一。當時碳捕捉在其他領域是一項新興技術,因此我們決定共同接受挑戰,思考它在航運業的應用可行性。”Fredriksson補充道。
青年發明家獎旨在表彰全球30歲及以下的創新者,他們利用創新技術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面對的全球挑戰做出貢獻。Fredriksson與溫柔嘉的創新發明通過提供實用且可規模化的解決方案,推動航運業減少碳排放,助力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13(氣候行動)。
該獎項將于2025年6月18日在冰島舉行的線上直播發布會上揭曉。
關于青年發明家獎
青年發明家獎面向30歲及以下的青年,旨在展現青年創新方案的變革力量,并表彰那些為更可持續的未來鋪平道路的杰出青年。該獎項于2022年設立,并在歐洲發明家獎頒獎典禮上首次頒發。自2025年起,該獎項將升級為獨立頒獎典禮,與歐洲發明家獎分開舉辦。每屆評選出的10位“明日塑造者”中,有3人將獲得特別獎項:“世界建設者”、“社區治愈者”和“自然守護者”。此外,公眾可通過在線投票選出“公眾選擇獎”得主。每位“明日塑造者”將獲得5,000歐元獎金,3位特別獎項得主每人將額外獲得15,000歐元,而“公眾選擇獎”得主將再獲5,000歐元。了解更多青年發明家獎的參選資格與評選標準。
關于歐洲專利局
歐洲專利局(EPO)是歐洲規模最大的公共服務機構之一,擁有6,300名員工。該機構以加強歐洲專利合作為宗旨,總部設在德國慕尼黑,并在柏林、布魯塞爾、海牙和維也納設有辦事處。通過其集中化的專利授予體系,發明人能夠在多達46個國家獲得高質量的專利保護,覆蓋約七億人口市場。該機構同時也是全球專利信息與檢索領域的權威機構。
責任編輯:祁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