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海天味業(股票代碼:603288)交付了一份兼具經濟效益與社會價值的年度答卷。2024年,公司不僅實現了營收、凈利潤等核心業績指標全面增長,還以全生命周期的“產品碳足跡管理”實現了顯著的可持續發展成效。
數據顯示,海天全年實施節能降碳措施 161 項,通過項目減碳量達 21,013 噸;光伏發電量1600萬千萬時,年復合增長率達114%;沼氣回收利用量突破 523.6 萬標立方米。根據測算,其減碳量相當于3000輛普通家庭小汽車停開一年;光伏發電量夠一個小鎮全部家庭的全年用電。
數字背后,其實是海天對生產全流程的精準把控,和從原料處理到能源供應的極致能效追求。以包裝為例,海天重點著力“輕量化設計”,2024年減少PET、PE、玻璃瓶、紙箱等包材總減重約1700噸。其中,通過創新推出“擠擠裝”蠔油、黃豆醬產品,在改善用戶體驗的同時還減少了瓶內產品殘留,減少對環境影響。運輸階段,公司不僅創新采用“廠中廠”模式縮短部分包材的運輸距離,還聯合供應商實施“箱箱共用”項目,通過大規格包裝替代及回收機制減少年紙箱使用超 18 萬個。
在廢棄物處理方面,海天同樣表現突出。通過精細化分類管理和循環利用技術,其生產廢棄物回收利用率高達99.59%。海天高明工廠更是將固廢填埋轉移率控制在99.89%以上,并因此獲SGS鉆石級“零填埋認證”,這也固廢處理領域的最高認可。報告期內,海天南寧工廠和高明工廠還相繼榮獲當地“無廢工廠”稱號。
記者發現,技術創新是其綠色轉型不可忽視的驅動力。2024年初,海天獲評全球醬油行業首個“燈塔工廠”,這一認證既肯定了其5項以上全球領先的智能釀造技術,也認可了公司在綠色發展和資源循環利用等方面的實踐成果。報告披露,海天通過能源管理智能化、倉儲物流無人化、產業協同平臺化,打造可持續智能制造生態。其中,通過引入AI冷凍機組動態尋優技術,園區制冷系統能耗降低20%以上;通過智慧水管理系統等多項措施,海天高明工廠實現96%的冷卻水回收率,并再次獲得廣東省“節水標桿公司”稱號。
根據統計,2024年公司累計榮獲近10余項重磅ESG榮譽,國際權威機構MSCI將海天ESG評級提升至中上游水平,成為行業綠色發展的典范。
行業人士分析指出,海天通過綠色制造、智慧管理等構建的可持續發展生態,不僅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更為行業提供了可復制的綠色轉型樣本。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