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菜車間內(nèi)廚師們正在工作。
3月30日將迎來民航換季,飛機餐也會有一波“上新”。今年航班上新的飛機餐有了更多的安徽特色,其中符離集燒雞也將成為航空餐的“新品”。那么,一份飛機餐是如何烹制出來的?又要經(jīng)過哪些加工流程,才能登上飛機呢?日前,記者走進位于合肥新橋機場的安徽東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一探究竟。
多道“關(guān)卡”保障餐食安全
進入安徽東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探訪,要求非常嚴格,需要工作人員帶領(lǐng)。在配餐車間入口處設(shè)置有安全檢查通道,負責對進出車間的人員和物品進行安全檢查。
“進入配餐車間之前要進行安檢,像飾品、手表、手機、打火機、水杯等物品都嚴禁帶入,嚴格控制各類危險物品和‘非授權(quán)人員’進入配餐生產(chǎn)車間。”安徽東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生產(chǎn)部工作人員李長俊介紹。
隨后,記者進入更衣室,換上白色工作服,將頭發(fā)全部塞進一次性防護帽,戴好口罩,穿上鞋套。在風淋消毒室徹底消毒后,才能走進“航空餐食”的生產(chǎn)車間。
“航空大廚”們進入生產(chǎn)車間還需要刷門禁卡。記者看到,熱菜車間內(nèi),廚師們在這里主攻煎、烤、烹、炸,不一會兒,滑炒蝦仁、海帶燒肉等香噴噴的菜肴就熱氣騰騰地出鍋了;西餐車間內(nèi),大廚正在精心烹制著意面牛排;冷菜車間內(nèi),一排排木耳鯪魚腸擺放整齊,剛剛完成標準化分裝;糕點甜品車間內(nèi),面點師正在制作面包,新鮮的黃油蛋糕、椰蓉包等待出爐;蔬果分切區(qū),廚師們正在搭配多種品類的鮮蔬沙拉......
加工流程至少經(jīng)過12小時
在東航安徽航食基地,一份飛機餐需經(jīng)過至少12小時的加工流程,包括初加工、熱加工、速冷處理、分裝、出庫和運輸?shù)榷嗟拦ば颉?/p>
“航空大廚”按標準食譜烹飪,嚴格控制火候、烹制時間溫度,保證品質(zhì)一致。烹飪完成后,熱餐會送入速冷機中快速降溫,隨后進行分裝,待包裝完好后進入冷藏庫中“待命”。“東航航食制作的餐食大都是現(xiàn)場烹飪,為了保證餐食更加安全,飛機餐的配送過程保證是冷鏈運輸,所以剛出鍋的菜肴必須進行快速降溫。”李長俊說,快速降溫有時間和溫度要求,如果沒達標,菜肴就會報廢處理。
記者了解到,進入冷藏庫的飛機餐,到送上飛機航班計劃起飛時間不能超過24小時。分裝后的飛機餐需經(jīng)過多次質(zhì)量檢查。航班起飛前,飛機餐會通過東航安徽航食的特種運輸車輛裝載上機,并在起飛后由空乘人員按照標準程序加熱并分發(fā)給乘客。
據(jù)介紹,東航安徽分公司的航班上餐食菜單每月更換一次,在飛機餐中也融入了安徽地方特色,配備徽式炒飯、銀魚漲蛋等菜品。“最近一批上新的飛機餐,有來自宿州的符離集燒雞。”李長俊說,符離集燒雞和德州扒雞、道口燒雞等齊名,雞肉酥爛脫骨,味美可口,因此被選中為飛機餐。
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通訊員 周悅 高敏 攝影報道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