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東明珠天長市,一位80 后媒體人正用鏡頭書寫著新時 代的鄉村敘事。從傳統媒體人到數字經濟弄潮兒,顧達鵬以“ 內容+電商 ”的創新實踐,為縣域經濟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 “天長范式 ”。
深耕鄉土 打造數字傳播矩陣
畢業于南開大學廣播電視新聞專業的顧達鵬, 自2019年加 入天長市融媒體中心以來,歷任記者、主持人、編輯等職。2024年9月,在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推動下,他創 立大鵬工作室,以“萬物皆可播 ”的前瞻理念開啟媒體融合新征程。
工作室聚焦江浙滬皖及長三角地區,打造“地久天長話事人 ” 和“靖雯說 ”兩大特色賬號。前者以“ 帶貨+敘事 ”模式,將金黃麥田、高郵湖風光、芡實糕等鄉土符號轉化為文化 IP,累計播放量突破5000 萬次;后者通過生活小常識、居家養老妙招等 實用內容,架起城鄉情感橋梁。截至2025 年 3 月,工作室全網 粉絲近20萬,直播帶貨額達13萬元。
創新機制 激活鄉村振興動能
顧達鵬創新構建“政府搭臺、媒體賦能、市場運作 ”機制,與滁州市新農人協會、天長市總工會等單位深度合作,將直播帶 貨與“共富工坊“公益項目結合。在秦欄鎮、萬壽鎮的助農直播中,他不僅銷售農產品,更通過故事化表達賦予商品文化內涵, 當鏡頭掠過百年水鄉的芡實糕制作技藝,直播間瞬時成為傳播飲食文化的窗 口。
這種“ 內容+電商 ”模式創造顯著效益,幫助農戶拓寬銷售 渠道,推動集體增收超10萬元,帶動企業銷售額增長30%。更深遠的是,工作室通過短視頻記錄三代麥農守護土地的故事,讓農產品從商品升華為承載鄉愁的文化符號。
使命擔當 書寫媒體融合答卷
“作為新時代媒體人,我們既要記錄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更要成為發展的參與者。”顧達鵬表示。工作室積極參與文化推廣與公益活動,通過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用實際行動詮釋著 “數字賦能鄉村振興 ”的崇高使命。
在媒體深度融合的浪潮中,顧達鵬的職業軌跡恰似一部生動 的時代啟示錄。這位從傳統媒體轉型的“新農人 ”,在天長市公共服務中心的全鏈條賦能下,完成了從內容生產者到電商運營者 的身份蛻變。他以短視頻為畫筆,用鏡頭語言講述商業故事,在 數字空間勾勒出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通過構建“內容+電商+ 文旅 ”的創新生態,不僅激活了當地特色農產品的市場潛力,更探索出縣域經濟數字化轉型的“天長模式 ”。這一實踐既彰顯了媒體融合的產業價值,也為新時代鄉村振興提供了可復制的數字樣本。(天長市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