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是人們表達情感的一種重要方式。而音樂欣賞課是大學音樂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將其與思政教育相融合,能夠很好豐富課程知識,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還能接受思政教育的熏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與政治素養,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基于此,本文主要針對大學音樂教育中的思政教育與音樂欣賞課程融合進行了詳細分析。
一、大學音樂教育中的思政教育與音樂欣賞課程融合意義
(一)豐富學生的生活
在大學音樂教育中將思政教育與音樂欣賞課程合理有效的融合,可以很好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音樂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其不僅能給人們帶來聽覺上的享受,還是一種情感和思想的表達方式。在大學音樂教育中的音樂欣賞科長合理融入思政教育,能夠讓學生在感受音樂美的同時,了解到更多音樂背后的歷史、文化和政治背景。例如在學生欣賞一首革命歌曲的時候,教師便可以合理融入思政教育,讓學生不僅能學到歌曲的創作背景,還能深入理解歌曲所傳達的思政理念,同時還有這種理念在當時社會歷史背景下的重要意義。在這種教學形勢下,能夠很好促進學生音樂欣賞更加的深入,還能讓學生的生活體驗變得更加的豐富多彩。
(二)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在音樂欣賞課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學習音樂的基本理論知識,了解到音樂的構成要素,掌握音樂的欣賞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合理融入思政教育,還能讓學生學習到怎樣從政治、歷史和社會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賞音樂。這種全面的欣賞視角,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還能夠培養他們的跨學科思維能力,使他們能夠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欣賞音樂,促進教學目標更加高效的達成。
(三)豐富課程內容
在傳統的大學音樂欣賞課程教學中,教師的重心往往放在音樂本身的欣賞和分析上,并且存在一定的照本宣科的情況,整體內容顯得比較單一,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枯燥感,打擊到學生的學習熱情。而合理融入思政教育則能很好轉變這一現狀,使課程內容更加豐富和多元化,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有效性。例如,在講解一首古典音樂時,教師除了分析音樂的結構、旋律、和聲等基本元素,還可以引入音樂家的生平經歷、創作背景以及這一音樂在當時社會歷史背景下的意義等內容。借助此,便能很好豐富課堂,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與理解課程知識,并讓學生對音樂背后的文化和歷史有更全面的了解,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與文化素養,為其今后更好的學習與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大學音樂教育中的思政教育與音樂欣賞課程融合措施
(一)加強教師的引導
就目前情況來看,大學生的思政學習熱情并不是很高,他們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自己的專業知識學習上,空閑之余也會選擇英語和計算機等,以便自己今后更好的就業。針對此,學校方面應該認清這一點,將思政教育合理的滲透,而將其與音樂欣賞課相融合便十分合適,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還能接受思政內容潛移默化的熏陶。不過要想達成理想的教學效果,需要深入了解當代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并結合大學生將要面對的社會問題進行詳細的講解,借助思政理論知識合理指導。這樣便能讓大學生認識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進而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達成理想的學習效果。通過音樂欣賞,能夠將音樂作品中表達出的內容合理呈現,增強大學生的人生觀與世界觀,使他們能夠更好的判斷與把握自身發展方向。除此之外,在音樂欣賞中合理融入思政教育,還能將大學生從繁雜的學習生活中解脫出來,舒緩他們的身心,深化學生對思政教育基礎知識和音樂知識的認識與理解,形成良好的音樂核心素養與思政素養,為其今后更好的學習與進步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轉變思政教育方式
在大學音樂教育中,思政教育與音樂欣賞課程的融合是至關重要的。傳統的思政教育方式往往是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枯燥的理論講解和說教,而音樂欣賞課程則更多的是注重技能的培養和作品的解讀。不過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明顯難以滿足當代大學生的學習需求。為此,需要積極進行創新和改變,以便更好的促進音樂欣賞課程和思政教育的融合,進而達成理想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可以通過音樂作品傳達思政教育的精神內涵。音樂是一種具有強烈感染力的藝術形式,它能夠觸動人的心靈,引發人們的情感共鳴。為此,教師在音樂欣賞課教學中可以選擇一些具有思政教育意義的作品,使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還能很好的感受到作品中蘊含的思政理念。例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反映我國革命歷史和英雄人物的歌曲,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了解和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其次,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音樂創作和表演,以便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團隊協作能力。音樂創作和表演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活動,它需要學生合理運用自身所學知識進行創作,并在團隊中協作完成。在此過程中,不僅可以很好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最后,教師還可以通過音樂欣賞課程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音樂欣賞不僅僅是對音樂作品的簡單解讀,更是一種審美活動。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接觸到不同風格、不同地域的音樂作品,進而有效拓寬他們的音樂視野,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而且,音樂作品中還蘊含了豐富的人文精神。而對于大學音樂教師而言,便得采用合適的手段將其合理呈現,促使學生在欣賞的時候還能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
(三)組織多樣化的教學活動
在思政教育踐行的時候,不僅可以通過音樂欣賞融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建立一些多樣化的集體性活動來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進而有效活躍可以分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新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能夠得到很好的放飛。具體可以將學生合理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對一個項目進行思考和探究,使學生在掌握音樂知識的同時還能學習到思政教育內容。在大學音樂欣賞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了解這種音樂教學思想的內涵,充分體現出其中的民族特色,借助民族文化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熏陶與影響,發展學生的文化藝術修養。除此之外,還可以合理引入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各國、各地的音樂作品和其中的創作背景,并鼓勵學生在課后借助網絡深挖,以便對作品形成深層次的認知,有效掌握其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內容,助力音樂欣賞課和思政教育更好的融合,達成理想的教學目標。
三、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欣賞課合理有效的開展能夠影響學生的精神文化世界,指導學生通過正確的方式去思考,建立正確的三觀。將音樂欣賞課和思政教育有效的融合,在大學音樂教育中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并且也是一種教育大趨勢。所以需要大學音樂教師加強重視,引入合適的手段進行促進,以便有效增強大學生的道德情操、人文情懷以及思政素養等,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作者簡介:朱紅,天津體育學院,大學本科,副教授。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