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深化,基于傳統單一產品的金融服務越來越難以滿足企業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而票據是企業支付、結算、融資的重要工具,對國民經濟運行影響深遠。浙商銀行合肥分行圍繞票據新規的變化與應對,同業間的票據合作,服務實體客戶的票據創新等進行了一系列的實踐,致力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創造最大化。
創新應用場景,金融服務向服務產業生態轉變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需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建鏈、補鏈、固鏈、強鏈,進而組鏈成群,打造適應先進生產力的產業生態。該行票據業務發揮自身在資金流和信息流方面的平臺樞紐作用,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以客戶為中心,創新“1+N”模式以充分契合企業上游眾多小微供應商的結算支付及融資需求場景,營造有利于中小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助力打造具有競爭力的新質生產力發展生態。
某鐵路工程集團旗下安徽子公司(以下簡稱“某鐵子公司”),主營業務范圍包括項目工程承包、建設工程施工等。公司實際經營中常收到下游業主支付的商票,但由于承兌企業資質相對不足,上游零散分布在全國各地的中小供應商對于某鐵子公司背書轉讓的商票接受度較低,導致該公司面臨商票積壓,財報應收票據和應付賬款金額較大且如何與上下游共同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成為難題。
結合企業需求及實際經營情況,該行運用創新“1+N”模式,通過全線上的直通車開票、跨行貼現、無感支付等場景應用,上游供應商對商票的接納度大幅提升,有效盤活中鐵安徽積壓商票,實現綜合成本壓降。同時,上游供應商可通過快速貼現流程于該行辦理商票保貼業務,便捷實現提前融資,切實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
截至9月末,該行創新“1+N”模式實現服務在“皖”企業116戶,金額17.26億元。
牽手“供應鏈”,金融服務向“種田式陪伴”轉變
隨著產業的發展,供應鏈金融經歷了銀行主導模式、核心企業主導模式、場景化供應鏈三種模式的演變,金融逐漸從要素角色走向生態角色。其中,場景化供應鏈相對于另外兩種模式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去中心化”,不再圍繞銀行或者核心企業,而是基于數字化、標準化的電子債權憑證,圍繞供應鏈投標、訂單、交貨、付款等不同階段的場景,衍生出依賴場景、依賴數字化技術的金融服務。該行以服務中小企業融資為宗旨,積極推進將票據嵌入供應鏈場景,實現對產業鏈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從源頭促進應收賬款票據化,同時以豐富的產品體系和高效的業務流程為抓手,高效服務企業。
該行在早兩年即落地了全國首單免追索供應鏈票據貼現業務。此筆供應鏈票據系某公司通過“簡單匯”平臺簽發,該公司于2018年成立,系一家主營建材、母線槽、電線電纜類產品銷售的小微企業,貼現人為乙公司,系一家主營金屬材料、建材、水泥制品等銷售的小微企業。貼現人收到供應鏈票據后,嘗試與幾家銀行聯系申請貼現,但因信息平臺對接不暢無法順利完成融資。該行與企業對接后,積極協調推進業務落地,依托完善的跨系統對接和全線上化服務優勢,從設計服務方案、上門指導貼現申請到貼現資金到賬,僅用時半天便完成了供應鏈票據融資的全部流程處理,全面提升服務體驗。同時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實現了免追索貼現,成功解決了企業痛點。
浙商銀行合肥分行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以票據全生命周期精準服務在“皖”企業,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急,走進真正需要服務的企業,沉下去、深進去,為企業提供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服務,陪伴客戶成長。截至9月末,該行貼現發生額92.28億元,服務中小微企業260戶,占貼現企業91.87%。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