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1日消息(記者于琦)作為一張“中國文化海外傳播的新名片”,中國網絡文學已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力量,在大眾參與、全球共創下,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強勁有力,彰顯出蓬勃的文化生產力。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23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顯示,伴隨中國網文海外輻射力和影響力的大幅提升,網文、游戲、影視已成為“文化出海”的三駕馬車,中國網文出海市場規模已超過40億元。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網文出海從最初的海外出版授權,到海外平臺搭建與網文內容輸出;從開啟海外原創及輸出IP改編成果,再到聯動各方共建全球產業鏈、共同進行內容培育和IP開發;中國網絡文學全球化日益深入,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起更加廣泛鏈接的舞臺,為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提供了更有特色的網絡空間。那么,網絡文學出海在國際傳播等方面發揮了怎樣的作用?目前面臨哪些挑戰?如何為網絡文學出海創造良好的環境?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吳義勤在兩會前夕接受了央廣網的采訪,回應了網絡文學出海的相關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吳義勤
中國網文出海受熱捧
AI技術為網文出海賦能
“經過多年的發展,網絡文學漸漸形成了一種規模,其傳播的半徑不斷延伸,覆蓋的范圍持續擴展,網絡文學已經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最具活力的創新性的載體。”吳義勤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目前,以網絡文學為代表的新文化形態已成為文化出海的重要形式和主流方式,隨著IP產業鏈的成熟,帶動了影視、游戲、動漫等網文改編作品的協同出海。由網文改編的電視劇作品,已在全球多地掀起了追劇熱潮。
“比如根據網絡文學改編的電視劇《慶余年》,不僅在國內廣受歡迎,還被翻譯成13種語言被傳播到海外,有大量的海外觀眾給予了高度評價。以《慶余年》這樣一種電視劇為代表的演繹背后,彰顯了中國的文化、價值觀等,一度在海外掀起了‘《慶余年》熱’。”吳義勤舉例稱,“《慶余年》第一季完播不久后,迪士尼就預購了第二季的海外獨家發行權,可見這部作品在海外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
除了《慶余年》外,還有多部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品在海外被熱捧。去年12月,在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2023中國網絡文學論壇上,發布了網絡文學國際傳播項目,入選該項目一期的作品包括《雪中悍刀行》《羋月傳》《萬相之王》《壞小孩》4部知名暢銷網文小說,使用英語、緬甸語、波斯語、斯瓦西里語4個語種,通過在線閱讀、廣播劇、短視頻、推廣片等方式,向全球進行推介。據中國作協統計,這4部作品的外語版自10月陸續上線海外各大平臺以來,已創下數千萬次播放量,海外用戶訂閱量還在持續高速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在網文出海發展火熱的同時,也面臨著難題和短板,其中語言是網絡文學出海首要解決的問題。“網絡文學作品數量多、體量大,傳統翻譯速度慢、成本高,難以滿足海量中國網絡文學作品的翻譯需求。”吳義勤指出,“隨著新技術的發展,AI翻譯可以有效解決成本和效率的問題。但仍面臨著翻譯標準不夠統一,翻譯質量參差不齊,特別是小語種語料儲備不足等諸多挑戰。”
對此,吳義勤建議,相關主管部門牽頭推進AI翻譯的產學研合作,包括: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激活市場主體創新創造活力;整合資源統一標準,通過建立網絡文學的多種語種的語料庫,增強AI對多語種的學習和適應能力,保障作品的語言風格、文化內涵和本地化適應性,以此提升整體內容的翻譯質量,從而讓不同母語的海外用戶能通過閱讀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
“AI翻譯可以打破語言的藩籬,讓網絡文學實現規模化出海,成本降低9成,效率提升100倍。目前諸多海外網文平臺已經有大量AI翻譯的作品,為IP的價值釋放打開了想象空間。”吳義勤如是表示。
從文字出海到IP出海
持續完善跨國版權保護機制
隨著網絡文學產業鏈的日益成熟,網文改編的影視、動漫、游戲、有聲等多元內容形態不僅豐富了國內的數字文化消費市場,也讓網絡文學的國際傳播從文字出海走向IP立體式出海。
“影視改編對文學也起到了非常好的放大器的效果。”吳義勤坦言,“通過視覺、聽覺等手段,影視作品可以將文學作品情感、主題進一步放大,來吸引更廣泛的觀眾,促進文學作品的再傳播,增強文學作品的生命力,使它跨越時間和空間成為文化記憶、文化符號,把文學作品具象化。”
吳義勤指出,相比國內高速發展的網文產業,國外網絡文學的發展節奏慢了很多,還在閱讀的早期階段,IP開發也剛剛起步,所以在擴大海外市場方面,中國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他建議,“我們可以建設一個全球的IP產業鏈,和國外共同攜手推動網文IP的開發,讓更多的優秀作品以實體出版,以有聲、動漫、影視、游戲以及衍生品等多種形式走向海外市場。”
吳義勤強調,網絡文學具有中華民族的文化特征,市場化程度更高。“海外受眾年輕人居多,特別是Z世代的年輕人對中國網絡文學非常喜愛。我們要抓住這樣的契機,借助網絡文學去講好中國故事,讓中國文化走出去,讓中國故事變得更有感染力,更有吸引力,也更有可信度。”他表示,“優秀傳統文化對文學創作來說是一個根,我們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搭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年輕人之間的橋梁,創作出更多的文學精品。只要我們理解好、詮釋好傳統文化,文學創作可以得到更多年輕人的喜愛。”
隨著中國網絡文學在海外市場輻射力和影響力的大幅提升,盜版問題變得日益突出,網絡文學國際版權保護問題迫在眉睫。《版權工作“十四五”規劃》指出,侵權盜版行為網絡化、高技術化特點愈加明顯。新技術的隱蔽化與產業鏈化,進一步降低了侵權的違法成本,也加大了作家的維權難度。因此,推進網絡文學的版權保護,對于文化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網絡文學在海外影響力的日益擴大,海外版權保護日益艱難。因為‘山高皇帝遠’,一些境外的文學翻譯類網站未經許可就大量翻譯國內的優秀作品,嚴重損害了權利人的權益,也阻礙了中國網絡文學海外市場的開拓與發展。”吳義勤指出,“當前,中國網絡文學在海外市場的版權侵權問題頻發,給創作者和出海機構造成巨大損失。因此,在推動網絡文學出海的同時,必須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版權保護工作,為國際傳播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
對此,吳義勤建議相關主管部門與行業協會充分發揮指導與協調作用,持續完善跨國版權保護機制。“主管部門可以通過官方渠道,推動與其他國家在文化產業領域的交流合作,簽署雙邊或多邊版權保護協議,提升中國網絡文學的國際版權保護力度;行業協會可以建立統一的信息共享平臺,收集和分析國際版權侵權案例,提醒會員單位注意防范,并在必要時提供專業的版權維權服務。”吳義勤指出,“海外版權保護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各個部門多領域協同作戰。版權保護不解決,會影響網絡文學海外進一步的發展,特別是市場化的發展。”
責任編輯:祁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