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戲還需融雅去俗,精益求精,匯百家之精神,創我徽調新聲!” 12月7日晚,徽劇《徽班》在江蘇紫金大劇院與觀眾見面,汪育殊飾演的“肖叫天”話音剛落,臺下爆發出雷鳴般地掌聲。
200多年前,“三慶”“四喜”“和春”“春臺”四大徽班進京,在戲曲舞臺上各展技藝,并以豐富的劇目、通俗的曲詞、多樣的腔調,吸引了不同階層的觀眾,風靡一時。徽漢合流之后,表演和劇目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風格,最終促成“國粹”京劇的誕生,將戲曲藝術推向一個高峰。
由安徽省徽京劇院演出、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汪育殊等主演的徽劇《徽班》就是以“徽漢合流”這一戲曲大事件為背景,藝術再現了18世紀“徽班”在徽商的支持下進京演出,并以頑強堅守、兼容并蓄的姿態,孕育出國粹“京劇”,開啟中國戲曲繁榮盛世的輝煌歷程的故事,展現了徽班堅守藝術理想,推動戲曲藝術守正創新的可貴品質。
從劇本到唱腔,從舞美到服裝,從設計到造型,兩個小時的演出中,徽京劇院的演員們精心為觀眾“烹制”一臺文化盛宴,呈現了宏大背景下,一個具有戲曲韻味的傳奇故事。徽班廣取博采、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激發臺下觀眾共鳴,贏得了陣陣喝彩。
“看得十分過癮!《徽班》故事緊湊,情節跌宕起伏,為觀眾講述了一段梨園往事。可以看出來,臺上演員功夫深厚,所以文武戲都非常精彩,也讓我們再一次深深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南京市民楊曉鳴表示。
“徽劇的聲腔高亢優美,旋律動聽,帶給觀眾的是一種藝術的、美的享受。作為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小‘粉絲’,我覺得徽劇擁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也有很大的發揮空間。”“00”后觀眾陳子珩表示。
徽調新韻聲浩蕩,海納百川創輝煌。
從11月29日起至2024年1月17日,“新時代新徽班新氣象”精品劇目展演活動組織安徽全省8家院團攜12部劇目,赴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及省內部分地市呈現21場精彩演出。高質量、全方位展示安徽文藝事業發展成果,彰顯徽風皖韻獨特魅力。
“從北到南,從徽劇《劉銘傳》到《徽班》,我們作為表演者,能很深切地感受到觀眾們對徽劇的關注度之高,這種關注和認可,帶給我們壓力,也給了我們前進的動力。”汪育殊認為,新時代下,新徽班更應繼承徽班精神,“博采眾長、海納百川、兼容并蓄,守正創新,用新的技術、新的表現方式呈現新的精彩的故事,讓徽劇常演常新,煥發新氣象。”(記者 陳欣然 鄒韓欣 高佳)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