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明在黟縣宏村南湖畔小道騎行(3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歷史上,古徽州“一府六縣”地域覆蓋現今的安徽省黃山市部分地區、宣城市績溪縣以及江西省婺源縣。丘陵地貌居多,黃山(古稱黟山)嶂其北,天目山屏其南,新安江及其眾多支流奔瀉其間。域內四季分明,山清水秀,風景如畫。靈秀的山水孕育出地域特色鮮明的徽州文化。
春到徽州時,油菜花連綿鋪展,黑、白、灰調的徽派古村落點綴其間。徽州古道多處于群山幽谷之中,順山勢、沿溪水而建。這里的好山好水就像天然的運動場,是戶外運動愛好者的理想目的地。
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的黟縣坐落于黃山南麓。當地連續十八年舉辦中國黃山(黟縣)國際自行車公開賽,打造品牌賽事,實現體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在黟縣塔川村經營民宿的德國籍老板阿明是今年自行車賽的參賽者之一。阿明出生于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從小熱愛騎行。2021年6月,他和妻子黃瓊帶女兒來黃山旅游,被淳樸的民風、優美的環境和獨特的徽派建筑吸引。夫妻倆接手了一家兩百多年的古徽州老宅,經營起民宿生意,開啟了鄉村生活。平日不忙時,阿明就會去鄉間道路騎行。他說,黃山地區的地貌和家鄉阿爾卑斯山區非常相似,在這里騎行讓他有回到故鄉的感覺。
阿明在黟縣油菜花田間的道路上騎行(3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阿明在2023中國黃山(黟縣)國際自行車公開賽男子山地賽公開組比賽前(3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晨 攝
阿明(前左)在女兒阿琳娜陪伴下進行2023中國黃山(黟縣)國際自行車公開賽賽前檢錄(3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晨 攝
阿明(左二)在2023中國黃山(黟縣)國際自行車公開賽男子山地賽公開組比賽前(3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晨 攝
阿明在出門鍛煉前佩戴騎行眼鏡(3月23日攝)。新華社發(施亞磊攝)
阿明在鄉間道路上騎行時查看自行車狀況(3月23日攝)。新華社發(施亞磊攝)
阿明騎行經過一座石橋(3月23日攝)。新華社發(施亞磊攝)
阿明在騎行中進行爬坡訓練(3月23日攝)。新華社發(施亞磊攝)
阿明在民宿的廚房內為客人切披薩(3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阿明和妻子黃瓊觀看女兒阿琳娜(中)為民宿客人表演節目(3月23日攝)。新華社發 (施亞磊攝)
阿明在黟縣油菜花田間的道路上騎行(3月2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施亞磊攝)
謝敏儀(左一)和隊友在黟縣鄉間道路上進行騎行練習(3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晨 攝
今年的黃山自行車賽吸引了國內外1700余名騎行者參加,Neza女子車隊車手謝敏儀便是其中之一。謝敏儀是廣州人,目前在上海一家五星級酒店的西餐廚房擔任廚師總管,擁有十年騎齡。她在今年的女子公路自行車賽精英組比賽中取得第五名的好成績。工作之余,謝敏儀的最大愛好是探索各種騎行路線,黃山賽道是她最喜歡的路線之一。在謝敏儀看來,黃山距離上海路程不遠,騎行配套設施完備,在青山綠水間騎行可以緩解大都市的工作壓力,幫助她找到回歸自然的感覺。
謝敏儀(左二)和隊友在黟縣油菜花田間合影(3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晨 攝
謝敏儀(前排右三)在女子公路自行車精英組比賽前準備出發(3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晨 攝
謝敏儀(右三)和隊友在女子公路自行車精英組比賽中進行戰術配合(3月26日攝)。新華社發(施亞磊攝)
謝敏儀(右二)和隊友在女子公路自行車精英組比賽中進行戰術配合(3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晨 攝
謝敏儀參加女子公路自行車賽精英組比賽時,在兩賽段間休整(3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謝敏儀(右)和隊友在黟縣油菜花田邊拍照(3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晨 攝
謝敏儀在女子公路自行車精英組比賽后枕著頭盔休息(3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謝敏儀(左)在女子公路自行車精英組比賽后休息放松(3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晨 攝
謝敏儀在黟縣鄉間道路上進行騎行練習時俯身去聞油菜花的香味(3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晨 攝
馬青海在家門口的小河里劃竹排(3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晨 攝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上世紀七十年代,電影《閃閃的紅星》中潘冬子劃竹排的場景堪稱經典,而取景地便是古徽州“一府六縣”之一的江西省婺源縣。婺源全縣面積近3000平方公里,境內水域狹長、水網密布,這里“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莊園”。水面上常有當地人手持撐篙,左右翻飛,劃出道道弧線,激起朵朵浪花。人立排上,排浮水面,悠悠前行,行云流水。
在當地紫陽鎮上坦村,60歲的馬青海每天都會到家門口的小河里劃竹排,他說這是他們村里人特有的“健身”方式。
馬青海在家門口的小河里劃竹排(3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馬青海在家門口的小河里劃竹排(3月30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劉龍在民宿前的小河中劃槳板(3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趁著婺源全縣大力推進鄉村振興的東風,西北人劉龍2019年來到婺源縣江灣鎮南坑村經營民宿。劉龍是位80后,愛玩兒槳板的他發現這項運動與當地的劃竹排有相似之處。他的民宿前恰好有一條小河流過,他便嘗試在河中劃槳板,和大自然“親密接觸”。夏天時,很多民宿客人也跟著他玩起來,劃槳板逐漸成為民宿的一個“賣點”。
劉龍在民宿前的小河中劃槳板(3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晨 攝
劉龍在民宿前的小河中劃槳板(3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晨 攝
劉龍手提槳板從民宿走出(3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劉龍在民宿里用唱片機播放音樂(3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劉龍在民宿里閱讀(3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劉龍在民宿里打掃房間衛生(3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劉龍手提槳板走在油菜花盛開的鄉間小路上(3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晨 攝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