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青網訊 扶貧必先扶智,教育脫貧是順利實現脫貧攻堅的基礎保障,是國家脫貧戰略的基本組成部分。近年來,我省聚焦貧困地區學校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斷健全體制機制,精準落實政策要求,著力從源頭上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2017年底,全省106個縣(市、區)全部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督導評估認定。
2018年底,貧困地區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部達到“20條底線要求”。
2019年,全省學前毛入園率達88.7%,義務教育鞏固率94.6%,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9.6%。31個貧困縣、區(不含葉集區)摘帽時,義務教育鞏固率均接近、達到或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2020年國家普查中,我省是全國脫貧攻堅核心指標無問題的3個省份之一。
制定教育扶貧的“戰略圖”。2016年,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教育扶貧的實施意見》,明確3大類16條措施,建立教育扶貧定期調度制度和教育脫貧攻堅工作分市包保責任制,強化考核評估,與市級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縣區黨政領導干部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考核掛鉤。
同時,我省還出臺了免除普通高中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雜費政策、高校畢業生到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單位就業學費補償政策,制定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幼兒學前教育資助標準、解決義務教育有保障突出問題的實施方案、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實施辦法,印發關于引導支持高校食堂面向貧困縣(市、區)采購農產品的意見和擴大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范圍的通知。
繪制教育扶貧的“目標圖”。我省緊盯“兩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標,全面落實義務教育控輟保學任務。一是制定解決義務教育有保障突出問題實施方案,明確保障標準,強化工作舉措,壓實工作責任。二是建立聯防聯控工作機制。2018年2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控輟保學提高義務教育鞏固水平的通知》,建立健全三項控輟保學工作機制。2020年,制定控輟保學工作指南,指導各地各校落細落實。三是部署各地聯合扶貧等部門進村入戶,全面排查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就學情況,重點就排查中發現的失學、輟學兒童少年,造冊登記,建立臺賬,實行銷號管理。四是建立省級控輟保學數據庫,對接教育部“控輟保學工作臺賬管理平臺”,做好臺賬的建立和核實管理工作。五是部署各級教育部門聯合殘聯部門摸清適齡殘疾兒童底數,建立臺賬,逐一妥善安置。2019年,我省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4.6%。
2016年以來,共資助建檔立卡家庭學生455.7萬人次,累計資助金額53.8億元。落實學生營養改善政策,2016年以來,累計下達營養改善計劃資金48.7億元,覆蓋21個貧困縣區,5000余所學校,惠及學生150余萬人,有效提升了貧困地區兒童、少年的體質健康水平。
描繪教育扶貧的“施工圖”。我省持續傾斜安排貧困革命老區、深度貧困地區教育轉移支付資金,加大對辦學條件改善的支持力度。
2016年以來,累計安排貧困縣區義務教育階段、學前和高中階段建設類項目資金126億元,占全省資金的60%,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擴大學前教育資源,集中改善普通高中辦學條件。
2017年,全省106個縣(區)全部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國家驗收,比原定計劃提前三年實現全覆蓋,是中西部地區第一個、全國第九個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覆蓋的省份。
2018年底,貧困地區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部達到“20條底線要求”。
截至2020年9月底,全省“兩類學校”達標率提高到99.9%。
2020年底前將實現貧困地區教學點智慧學校全覆蓋。
2016年以來,我省認真落實有關政策,著力改善貧困地區教師配備和待遇水平,讓貧困地區鄉村教師“留得住、教得好”。一是實施“特崗計劃”和鄉村教師定向培養計劃,累計下達“特崗計劃”資金13.3億元,為貧困地區招聘特崗教師1.5萬名,為貧困地區鄉村學校培養“一專多能”的全科型鄉村教師1.5萬名。二是實施貧困地區教師專項計劃,累計下達貧困地區“三區”人才補助經費1.2億元,選派5975名教師到貧困地區支教。三是實施國培和省培計劃,累計下達“國培計劃”資金3.2億元,培訓貧困地區鄉村教師39.6萬人。四是落實鄉村教師補助政策,累計下達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綜合獎補資金6.0億元,用于發放鄉村教師生活補助。
本報記者 黃慧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