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時節,新安江畔水霧彌漫。面對持續強降雨疊加山洪、滑坡等次生災害,歙縣街口鎮以“防早防小、精準施策”為原則,將責任網、保障網、應急網“三網”有機融合,構建全域聯動防汛安全體系。
織密隱患防控網。組建7支鎮村專項排查組,對轄區13處地質災害點、7處易塌方地段及50余處老舊房屋開展“過篩式”體檢,累計發現并整改滲漏點、淤塞段等隱患23處。創新采用“空地協同”立體監測模式,投入13萬元專項資金完成雁洲橋除險加固、危險護坡治理及懸空巨石加固工程,提升基礎設施抗災能力。
構建應急保障鏈。構建“1個中心庫+6個村級點”應急物資矩陣,儲備防汛沙袋400條、大功率抽水泵、衛星通訊等95件救生裝備。物資管理實現“紅黃綠”三色分級響應機制,每月開展“設備體檢日”確保隨取隨用。同步組建6支近200人的應急隊伍,預聯系挖掘機、裝載機等工程機械,保障搶險效率。
鍛造防汛金盾牌。開展“預警響應-群眾轉移-醫療急救”全流程防汛演練,100余名參演人員通過模擬推演、緊急處置、復盤提升三重淬煉;依托66 個應急廣播點位實時播報險情預警,建立“黨員+群眾”聯防機制,汛期累計轉移安置群眾42 人,安置人數同比下降35%。(吳建平)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