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有一所全日制普通高中——宿州市埇橋區金博學校,正穩步發展,成為眾多學子逐夢的起點。它坐落于4A級風景區新汴河景觀帶北側、淮海路東側,地理位置優越。憑借務實的教育理念、完備的硬件設施和多元的課程體系,金博學校在教育領域穩步前行,為學生搭建起通往成功的橋梁。
理念領航:立足現實,培育家國情懷
教育理念是學校發展的指引。金博學校秉持“聚焦金色年華,深耕博學沃土;助力學子以青春之力,圓家國之夢”的辦學理念,將學生個人成長與國家社會發展緊密結合。
這一理念并非空中樓閣,而是切實融入學校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學校深知,在當今社會,學生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更需具備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因此,學校在課程設置、教學活動等方面,注重引導學生關注國家發展,培養他們的社會擔當。
例如,在歷史、政治等課程中,結合時事熱點,引導學生思考個人與社會、國家的關系,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和使命感。通過這樣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在青春歲月里,既能追求個人理想,又能心懷家國,為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實力筑基:完善設施,保障學習生活
走進金博學校,現代化的教學設施與優美的校園環境相得益彰。學校占地面積69824平方米,校舍建筑總面積37094平方米,寬敞的校園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學習和生活空間。
教學樓內,教室配備了先進的教學設備,如多媒體教學一體機、電子白板等,方便教師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標準化實驗室里,各類實驗設備齊全,滿足學生開展物理、化學、生物等實驗課程的需求,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科學思維。
宿舍樓環境舒適,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休息條件;餐廳注重飲食營養搭配,保障學生的身體健康。此外,學校還重視學生的體育鍛煉,擁有標準田徑運動場、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場地以及體育訓練中心。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進行各種體育活動,增強體質,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堅韌意志。這些完善的校園設施,全方位滿足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需求,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特色賦能:多元路徑,助力個性發展
在個性化教育建設方面,金博學校積極探索多元發展和培養計劃,為學生提供更多發展機會。學校成立藝體教育中心,開設音樂、美術、舞蹈、書法、體育等特色課程。
這些課程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也為有藝體特長的學生提供了展示平臺。一些原本在文化課學習上不太突出的學生,通過參與藝體課程,發現了自己的興趣和優勢,經過努力訓練,在各類比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為自己的未來發展找到了新方向。
學校積極引進校外優質資源,邀請業內專家和名師來校授課、指導。例如,學校引進的Aiabc 人工智能英語學習系統,能針對學生個人發展特點,提供個性化學習方案。它依托先進算法,精準分析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學習風格與進度,為其量身定制課程與練習,具有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涵蓋聽說讀寫各方面;還能實時反饋學習效果,動態調整學習路徑。
此外,學生還能夠接觸到最前沿的藝體知識和技能,拓寬視野,提升專業水平。針對部分英語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學校開設了俄語課程。這一舉措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升學選擇,讓原本因英語短板而對升學感到迷茫的學生,通過學習俄語,重新樹立了信心,在高考中取得了理想成績,順利進入大學深造。
文化鑄魂:弘揚“三風一訓”,塑造校園精神
“三風一訓”是學校的文化核心,體現了學校的精神風貌和價值追求。金博學校擁有鮮明的“三風一訓”,即教風、學風、校風和校訓,它們共同構成了學校的精神支柱。
金博學校的教風是“傾灑愛心,啟迪智慧;助力逐夢,潤物無聲”。教師團隊以愛心為基礎,用智慧啟迪學生。他們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長發展。在課堂上,認真教學,傳授知識;在生活中,關心學生,給予幫助。他們默默助力學生追逐夢想,用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為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
學風是“惜時如金,求知若渴;青春筑夢,砥礪前行”。學生深知時間的寶貴,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學習知識。在圖書館里,常常能看到他們專注閱讀的身影;在教室里,總能聽到他們熱烈討論的聲音。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磨礪自己,奮勇向前,用汗水和努力書寫青春華章。
校風與辦學理念相呼應,即“聚焦金色年華,深耕博學沃土;助力學子以青春之力,圓家國之夢”。學校始終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青春歲月里實現個人價值,為國家和社會貢獻力量。
校訓“博學金志,青春報國;學以致用,筑夢未來”明確了學校對學生的期望。鼓勵學生廣泛學習,樹立遠大志向,以青春的熱情報效祖國。同時,注重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為實現美好未來而努力拼搏。
談及未來發展,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金博學校將堅守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我們會以更開放的姿態,加強與外界的交流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發展平臺。我們相信,在先進教育理念的引領下,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金博學校能夠培養出更多具有家國情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為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