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學前教育質量提升實踐研究行動”項目滁州市教研基地走訪活動在滁州一幼成功開展。省教科院專家、市區(qū)教研員及基地園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耕讀教育的實踐價值與發(fā)展方向。滁州一幼作為2024年新晉省級教研基地園,以“耕讀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的實踐研究”為研究項目,通過工作匯報、環(huán)境觀摩、案例分享、教師座談等形式,全面展示了其在傳統(tǒng)文化傳承與幼兒教育融合中的實踐探索。
從理念到實踐:耕讀文化課程建設的初步探索
滁州一幼教科室副主任高璇在階段性工作匯報中系統(tǒng)梳理了項目進展。自項目申報以來,幼兒園初步構建了“耕讀文化融入園本課程”的實施框架,并通過課程審議、思維工具運用等方式,推動耕讀文化與幼兒深度學習的有機結合。專家組成員對項目目標達成度、實施策略創(chuàng)新性給予了評價,并就資源整合、課程實施路徑等關鍵問題提出優(yōu)化建議。
環(huán)境浸潤童心:打造沉浸式耕讀學習空間
活動中,滁州一幼黨支部書記、園長馬祥麗帶領專家實地參觀了室內外環(huán)境。幼兒園將耕讀文化融入到環(huán)境中,如:充滿野趣的玩泥區(qū)、充滿自然氣息的戶外種植區(qū)等,均體現(xiàn)了耕讀文化元素與現(xiàn)代幼兒教育的融合。專家隨機與教師交流,深入了解“耕讀”理念在日常教學中的落地情況,并通過課程故事《飛來一只雞》《嘿!和你說個“柿”》等案例,直觀感受耕讀文化如何融入幼兒園課程。
共研破難題:聚焦課程建設核心議題
在圓桌座談環(huán)節(jié),基地園教師與專家圍繞“生成活動系統(tǒng)性不足”“園本課程路徑優(yōu)化”等實踐困惑展開深入研討。專家從課程目標定位、資源利用效率、教師專業(yè)成長等維度逐一答疑解惑,并強調需立足園所實際,探索“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雙軌并行的課程建設模式。滁州一幼園長馬祥麗表示,下一步將細化小中大班耕讀活動目標,完善課程目標體系,推動項目向縱深發(fā)展。
滁州一幼將以此次教研基地走訪活動為契機,持續(xù)深化耕讀文化與學前教育融合的實踐研究,讓幼兒在“耕中學、讀中思”的過程中成長為“悅自己、親自然、樂生活”的新時代兒童。
(高璇)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