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吳山鎮文化廣場上廬韻悠揚,一場場精彩的廬劇劇目吸引了眾多居民駐足觀看,雖然已經連辦5天,可群眾們的熱情絲毫不減,臺上演員們的精彩表現,引得觀看席里的陣陣喝彩。這正是長豐縣創新實施 "送戲十百千萬" 計劃的生動縮影。
作為安徽省級文化惠民工程示范點,長豐縣為提升“送戲進萬村”演出質效,創新實施“送戲十百千萬”計劃,長豐縣建立了 "需求征集 - 劇目定制 - 效果評估"的演出機制,從2025年2月8日開始至10月30日,計劃在全縣238個行政村演出303場次,沿著 "節慶日歷" 次第展開:春節期間的 "非遺過大年" 專場、吳山廟會的 "戲曲 + 民俗" 聯演、回遷小區的 "幸福生活劇" 巡演,形成 "季季有主題、月月有亮點" 的文化供給格局。演出場地集中除了在全縣群眾較為密集的村(社區)、文化園區,更延伸至景區景點、商業綜合體等人員密集區域,讓文化服務觸手可及。
在吳山鎮演出現場,72歲的老戲迷對《梁祝》的表演贊不絕口:"演員的表演專業很到位,韻白和唱腔更地道,比看電視有滋味多了,而且大部分都是自己耳熟能詳的廬劇劇目"。據悉,每場演出前都會通過村廣播、微信公眾號等渠道提前預告,確保群眾知曉率,演老百姓愛看的戲,演老百姓能看到的戲。
"我們始終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既保留《梁山伯與祝英臺》等經典傳統廬劇劇目,又創排紅色題材的《農運特派員》和歷史題材的《吳王楊行密》,以及《紅顏》《馬郢計劃》《守望》《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反映時代精神的新戲,將主題思想好、藝術水準高、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展示出來,進一步滿足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長豐縣廬劇團副團長夏妹表示,"通過 ' 綜藝 + 廬劇 ' 的組合模式,將黨的方針政策和群眾身邊的故事以文藝的形式展示出來,讓廣大群眾在寓教于樂中得到啟發提升,既滿足不同年齡層觀眾的觀賞需求,又能通過現代題材劇目展現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截至目前,長豐縣廬劇團演出團隊已深入吳山廟會、崗集回遷小區等地巡演超過40余場,活動惠及群眾超過2萬人次。下一步,長豐縣廬劇團將重點圍繞五一、端午、國慶等節慶節點,在莊墓鎮、杜集鎮、陶樓鎮等旅游景區打造沉浸式文化體驗,推動 "送戲 + 文旅" 深度融合。這場流動的文化盛宴,正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滋養著鄉村文明,為鄉村振興注入精神動能。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