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汪洋與其父母一起腌制臭鱖魚。
7月13日,工人們正在有序打包腌制好的臭鱖魚。
汪洋在演示炒鹽。
臭到深處方知香。徽州臭鱖魚以臭味投食客所好,是徽菜代表作,且一直穩居頭牌。7月13日,記者來到黃山市徽州區黃山徽母實業有限公司包裝車間,看見工人們正在有序打包腌制好的臭鱖魚,這些臭鱖魚將銷往北京、上海、杭州等地。
黃山徽母公司負責人汪洋是徽州臭鱖魚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家里四代傳承制作臭鱖魚。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大師工作室里,向游客和客戶展示臭鱖魚腌制技藝和烹飪方法。
殺魚、刮鱗、洗魚、去除內臟,對于汪洋來說已是輕車熟路,接下來就是炒鹽。“因為鹽里面有水分,如果不炒一下,魚腌起來就不香。配上花椒翻炒8分鐘至10分鐘,鹽的顏色變得有一點點暗紅就炒好了。”汪洋說。
隨后,汪洋與其父母一起腌制鱖魚。據介紹,給鱖魚抹鹽時一定要均勻,魚的每個位置都要抹到,否則就容易變質和腐爛。此外,腌制過程中還要用石頭壓住鱖魚,讓魚在充分發酵的同時腥味也隨著水分滲出,鮮味的集中度更高,魚肉更加緊實彈嫩。
汪洋拿出了腌制好的魚向大家展示:“現在,這個魚經過7天的腌制,基本已經腌好了。我們鑒別鱖魚是否腌好,主要看它的眼睛是否是潮紅色,魚肉是否紅色泛白;再聞它的味道,如果有一點淡淡的臭味,就基本腌制完成了。”
之后,進入燒魚環節。燒制臭鱖魚的門檻不高,入油鍋略煎,配上其他輔菜紅燒收汁,一道紅燒臭鱖魚就做好了。原料鮮活、腌制得法的臭鱖魚,筷子順著魚脊戳下去,片鱗狀的脈絡清晰可見,肉質堅挺,筷子稍稍用力便如花瓣一樣散開,能大塊夾起,魚肉成白玉色,吃到嘴里鮮嫩彈爽,魚香滿口。
在傳承原始技藝的同時,汪洋通過機械化生產包裝,進一步做大做強臭鱖魚產業鏈,推動產業提檔升級。2021年,為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進一步推廣家鄉綠色農產品,汪洋組建專業抖音團隊,將創新思維和傳統徽菜結合,通過線上運營將徽菜文化推向全國。他在直播基地開設關于臭鱖魚知識的培訓課,講解徽州臭鱖魚的歷史淵源、傳統制作工藝,并現場展示烹飪方法。通過“云平臺”,進一步宣傳徽菜美食文化,擴大新徽菜的影響力和美譽度。(記者 潘成 攝影報道)
責任編輯:杜宇